“孝”,你是否做到?
论语》心得体会。
何为孝?如何孝?在我的意识里,孝即是尊敬父母、长辈,如果再多一点,那就是当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的时候,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孔子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却让我汗颜。自己真的做到了孝吗?
我们先看《论语》里,孔子以及他的**是如何理解“孝”的呢?《论语》对“孝”是这样评价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我们都知道,“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孔子却将“仁之本”的评价给了“孝”,可见“孝”的地位之高。
那么。何为“孝”呢?字典中的解释是①、孝顺;②、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③、丧服。
《尔雅》中说:“善事父母者日孝。”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向我们阐释“孝”的: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以上只摘取了《论语》中对“孝”的一部分论述,总结起来是说:尽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恭敬才是“孝”之本,在侍奉父母时应表现得恭顺、自愿;另外,“孝”还表现在不应让父母为子女担心,所以遵循孔子的想法。“孝”的内涵已经从奉养父母拓展到了不仅是奉养,还必须尊敬父母,遵从父亲的志向与行为准则。
其实,就今天我们对孝的理解来说,孝的范围很广,孝是我们每个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我们对父母尽的每一份心意,孝更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于是,我们不禁会进一步思考“怎样为孝?”
、让父母少一份担忧。我们的一丝一毫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走到**,父母就牵挂到**,所以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趁着父母健在之时,多拿出时间来陪陪他们,陪他们聊聊你的工作,就算他们不懂;陪父母唠唠家长里短,就算你不喜欢;陪父母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就算你很忙。
②、让父母少一份烦忧。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如若父母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但也要做到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同时,我们还要去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的年龄,记准他们的生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烦忧,这亦是我们尽孝之道。
、善待自己的父母。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只供其吃穿,还要态度恭敬,和颜悦色。“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即所谓:“生事受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像孔子所说的一样,生活的游戏规则里,我们一样要孝敬父母,善待父母,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在尽我们的力量去孝敬父母,让他们愉快、轻松地度过晚年。
其实,简单说起来,孝真的那么复杂,那么高深吗?不是的。很多的时候,孝就是一点小行动,一句贴心的话,一通简单的**,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深情的眼神,都能让我们的父母感动不已。
孝很简单,人人都能做,只要你愿意去做。
孝很复杂,人人都需学,只有你尽力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都希望我们在心底种下一颗“孝“的种子,让他生根发芽,让他伴随着我们行走人生的每一步。
论语学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 伴我健康成长。五 二。吴子昂。论语 一本具有我国几千年文明的书籍 一本教我做人的书籍 一本带给我快乐的书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我还在跟父母学说话的时候,父母便开始教我读 论语 但我那时还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而我只是随着父母的尾音读出几个不标准的音,引得爸爸妈妈...
论语心得体会
学这门课已经第二个学期了,记得上次是陪别人来上这门课的。不过那是时来时不来的,这个学期就下定决心选了这门课。现在感觉很是不错,并且还会觉得很是惊奇,虽然一节课老师就只给同学们解析几句论语,但个人觉得为这几句话做的解析却是让人受益匪浅。课前老师会带我们领读论语课文,在领读的时候,也是会有很多感悟,别人...
论语心得体会
天下君王至于现任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于世,学者宗之。这是古人司马迁对孔子的称赞,也是对教育行业的肯定,这也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可以创造不凡。论语 记录着孔子及其 的言行,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哲学 道德 政治 教育等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书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作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