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发布 2023-08-26 01:23:44 阅读 1164

读完第一卷的感受:对于我启发最大的应当是精英思想和一般思想的论述,我的本科毕业**有一部分也是与此相关(虽然是清代),5月答辩时,我说道:“学术史的发展固然由大儒们创立、推动。

为后世学者推崇、敬仰,但是他们那些不出名的学生,身为地方士绅,却也在为传播吾师之学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也被裹挟于清初“由文趋质”的过程,是学术流变大背景下的小缩影。之后计划的硕论部分也与精英士人与地方普通士人的思想互动关系有关,不过因为最近太懒不想写研究计划书(日常反思自己的“无为”)(这一段话写于上周,与后文可能有所脱节)

正文开始:读完整本书以后的感受:可能是二位都出身于中文系的缘故,感觉葛兆光与赵园二人在描述思想流变、现象时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称赞二人的文笔),但若是概括思想概念(尤其是宋明理学和佛学中的一些概念),我是觉得不如张岂之的那本教科书,不过葛兆光在导论中已言他并不希望模仿传统精英思想史的叙述方式,希望去关注整体的思想史发展,这种处理方式固然打破了传统思想史研究的桎梏,但我觉得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以研习经典思想史写法为先较为妥当。

关于中众多对其“虎头蛇尾”的评价,我感觉有失偏颇。三代秦汉时代,思想史文献本就缺乏,葛征引了大量新史料,所以未显得累赘。第二卷进入近世思想史后,由于近世的文献众多,若按照传统的“精英思想史”叙述,本就会内容庞杂,葛在导论中已论他希望开拓思想史的新写法,关注到“思想大背景”的流变,而非局限于传统“精英思想史”论述,为了保证书不止于过分庞大,对于概念性的内容,以及近世思想史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不会过分关注。

与此同时,他又引了好多新史料(比如宋代的洛阳,以及清代的地图、西学等),如此谋篇布局之下,就显得传统文献史料太少了,也无怪乎有人会言“虎头蛇尾”,材料征引过多等等评论。这也是我在上文所言,此书的思想流变、想象描写优于思想史经典概念的概括。我倒是觉得这种处理开启了思想史书写的新趋势,如果追求经典概念,那么去读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就好了,此书我认为是优秀的教科书,但张先生的书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桎梏,不能为如今大多数的初学者接受。

在读第三编《第三节考据学的兴起: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知识与思想世界的状况》与《第四节重建知识世界的尝试:十。

八、十九世纪之际考据学的转向》时,里面提到“清代初期的政治权利就相当巧妙地垄断了本来由士人阐释的真理,并使帝王的‘治统’兼并了‘道统’”,我感觉杨念群的《何处是江南?》一书便是以此为论点进行挥发,比如关于经筵与讲会,清初由文趋质的分析便是由此而展开。前日买了杨念群的新书《百年清史研究:

思想文化卷》,大概明日就到,对于这本书,我挺期待其中的内容,因为开头便是讲研究范式,后又有一节专门研究经史观,感觉这些都会对我未来的硕论有所启发。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思想背景的描述。在计划硕论时,我曾为此困惑不已,看了一些元典却也不思其解,虽然我注意到了清初浙东地区由文趋质的现象(此点当然是受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一书的启发),但其中从黄宗羲到章学诚的学术变化的困惑仍未得到解决,外因与内因如何交织,地方普通士人的思想在其中起到何种作用,这都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话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书,打开我研究新思路的好书。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2019字

中国思想史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中国思想史 是钱穆先生所作的关于中国思想的著作,本书起自春秋中晚期,下迄现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了中国历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要点,纲宗粗立,全部中国思想史的主要节目,已在其内。核心思想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思想乃就人生内外之普遍共同部分之真理而推扩融通及宇宙界自然界...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第一篇。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 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 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 如认...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 作业二。一 填空题 每空2分。1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 和 无为而治 的思想。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 百家争鸣 其中在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 道家 3 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4 法家提出的 壹法 是指统一立法权 统一 统一人们的思想。5 董仲舒强调以道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