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愈之。
**:《中学生博览》2023年第07期。
愈之,真名冯瑜,热爱读书,喜欢写作,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逗自己开心上。比如旅行和摄影,比如听讲座和看展览,比如把看书写字当日常,比如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给不同的人讲述关于阅读和生活的故事。新浪微博:
愈之是冯瑜。
那天,从来没写过儿童故事的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于是写了一篇关于读书日的稿子过去。没想到编辑说选题不错,但还不够好,需要修改。
稿子的字数不到一千,没多大的转折和悬念,可就是这么短短的文章,我耗了三天,重写了三遍,修改了五六次。开始的时候觉得稿费高,后来改着改着,稿费已经吸引不了我了,我要是用这几天时间写一个别的故事,说不定拿到手的钱比这篇要多。
但付出的努力不想白费啊,于是接着改。重写了第四遍以后,编辑说稿子不错,剩下的她来改。若无意外,文稿能刊登。
其实在各大**推出读书日优惠之前,我都不喜欢“世界读书日”,因为老师会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
有的老师会给出指定的书目,有的则不会,但无论哪一种,书都是要读的,作业也得完成。有意思的是,那本书不管好不好,自己喜欢不喜欢,一旦加上了读后感,味道就变了。故而写出来的读后感成了凑字数的产物。
这样的文章自然不会高分,但也不至于不及格。一年年过去了,我到现在还是不会写读后感。这块短板一直跟着我,还演变成多年来不会写读书笔记和书评了。
开始的时候觉得不会就不会,反正也死不了人。
后来发现看过的书和记不住的内容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某本书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便如见故人一样和它打招呼,但我没法和它促膝长谈,因为在我们分离了以后,我的生命里出现了别的书,而它还在原处,被别的人读到或者在角落里跟尘埃玩耍。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早已被记忆洗刷得模糊不清,除了认出彼此,再无牵连。
儿童故事读后感儿童故事读后感
三十篇儿童故事读后感。儿童故事读后感。儿童故事读后感。20世纪末,研究儿童心理的专业人员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着手把故事素材系统地应用在 儿童心灵的伤痛上面。以说故事的方式,借助精神分析的架构,找到通往儿童心灵 的路径,美国的布兰岱尔博士是这一探索中的佼佼者,在他最近的着作 儿童故事 中,通过详尽的...
儿童与课程读后感
儿童与课程。儿童与课程 一书是杜威对教育中两大因素在教育界对立而形成的两大学派的批判,同时,他提出教育真正应该需要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面,我们就有关杜威先生所做的批判进行解读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只是考虑教育中某一因素而忽视另一因素,或者完全不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有一定的理论...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读后感。在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书中有一个章节是 儿童是 探索者 和 思想家 在传统的观念中,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是没什么思想的。比较有名的是洛克的 白板说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他提出了 白板说 意思是说,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上面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