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方法》读后感

发布 2023-08-18 16:20:00 阅读 5466

《腾讯方法》读后感。

腾讯方法》读后感。

以下介绍书中主要的几个重点思想,以及我个人的相应思考。

一)从战略制定到设计组织结构,从团队建设到产品研发。

书中介绍腾讯做出的战略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公司决定把移动互联网手游业务当重点,另一个部分是起用姚晓光来负责腾讯移动互联网转型后游戏业务,并派遣王晓明进行辅佐。概括来说,就是先给公司选对方向,再就是为公司选对人。但是这项战略决策我觉得挺一般,因为换做别的不糊涂的企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会做出类似的行动。

姚晓光走马上任后,对移动互联网转型第一枪的产品战略设计分三部分:前期靠快速打造的休闲游戏积累用户量,中期靠推出迎合市场喜好的中重度游戏来创造营收,长期靠打造蓝海大作来引领市场创造更大营收和建立行业地位。多层次的产品战略非常高级,思考的立足点必须是要对市场有理解并且有野心。

这种组合拳的思维当然也可以用在别的领域,比如饭店,既要家常菜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也要有一些市场热门菜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给本店镇场,最后更需要持续钻研有独家特色的菜品来建立久远的品牌形象。对市场有多角度长时间的规划,才能保证商业运转的稳定和长久性。

战略说完就需要讲一下组织结构了。设计组织结构的直接目的是完成团队效率的提升,展开来说是要完成更高效的进度管理和人员管理。腾讯战略设定的移动互联网转型之路,也是一条创新创业之路。

所以姚晓光把固有的多层级组织结构打碎,重新组成沟通管理更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让团队在结构上更像一支创业队伍。姚晓光从只能和层层中间领导获取信息变成了能便捷的接触到一线开发人员,他就可以更详细的收集到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团队中间的各种问题也能更方便的得到讨论和解决。

除了扁平化的调整外,姚晓光还将各个专业领域的成长线规划了出来,为团队的结构添加了一个技术纬度。这样员工除了可以期待管理岗位外,也可以期待个人在技术领域的深造。这样的制度极大的激活了员工的自主成长动力,更极大的激活了团队的成长活力,最终为团队开辟了一片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组织结构的这个意识上,确实是我不曾想到的。我能想到的就是积极搜集团队开发中的问题信息,然后不断的调整制度和组织结构来解决问题。所以能在开始执行任务前就把事情想清楚问题想明白,是一个非常宝贵而又强大的能力!

有一个相近的例子可以拿来说一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

“你说得好极了。”姚晓光团队做出的决定就好像扁鹊大哥,而我们普通团队就像是扁鹊了。

姚晓光和王晓明在在团队建设方面,进行了团队管理制度和团队精神文化的双重改革。团队管理主要看绩效考核,工作成绩如何绩效是最直接的证明。尽管绩效也有死板片面等缺点,但是整体利大于弊。

能给员工呈现一个公平的氛围是绩效制度的核心贡献之一。团队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有这些几个内容。愿景:

提升玩家的娱乐品质。使命:锐意进取,使命必达。

团队文化:开放心态,乐于学习,追求精品,持续改进。策略:

引领流行,布局蓝海。工作方法:快速验证,价值驱动,团队自组织。

产品观:时尚流行,感性易用,凝聚创新,体贴极致。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反映出的是团队在业务领域的理解和态度。

上文说到的这些绝对是业界的领先思想。团队文化的建立和推广,使得团队成员在认知上更接近,从而成为了更具战斗力的队伍。

在产品领域,天美艺游整理出一套秘籍:一、做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尝试和重复次数。二、激发全链条每一个环节的创造力。

三、人性,太人性了。四、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卖萌的机会。五、对“屌丝”的极致关怀。

六、暴力拼图法和临时资源替代法。解释下4(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卖萌的机会),腾讯会把没法优化的体验当做犯错,然后直面向玩家承认问题,但是会以一个卖萌的姿态去描述。卖萌这个词本身具备的一些特点是真诚、示弱、示好、撒娇和幽默。

而一款产品能向玩家表达这种情绪,反映出他们对玩家的重视和尊重,极容易引起玩家对它的好感。解释5(对“屌丝”的极致关怀)也说明了腾讯对产品提供的体验特别重视,哪怕针对很少的一部分“低质量”用户,也不马虎。第六点更接近天美艺游的创新指导思想,具体天美在创新方面的法则是:

层层验证。2.暴力拼图法。

3.临时资源替代。4.

尽快放弃不纠结。前三点不需多说,重点是第四条(尽快放弃不纠结),这样的做法必然会浪费很多优秀的创意,但是公司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存在,降低亏损风险是重中之重。同时让产品避免不能控制的风险,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对新开发产品的拯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以产品精神著称的腾讯团队,也一样出现过失败的产品。而腾讯认为新产品失败的原因只有两条:

1.运气不好。2.

能力不足。运气天注定,所以人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能力了。

在第二个事例中,开发团队在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就是沟通了产品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出问题的根源,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统一大家的目标,最终大家一起重新启航,为项目复活进行努力。在项目修改过程中,团队采取了重沟通,勤反馈,快修改快验证的敏捷方法。最终把项目带回了正路,重新在市场上获得了生命力。

能在问题爆发后先冷静下来,进行机智的分析,最后再做决定,不轻易灰心,也不盲目自信,这是决策者必备的素质。产品开发中有一种开发方式叫做敏捷开发,顾名思义,就是提高产品的开发速度,加快产品的开发节奏。这种开发方式在业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是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三)对qq会员的运营。

运营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设计业务的方向。当腾讯qq的重要盈利业务遭遇危机时,腾讯也是第一步先审核数据,然后多角度反思现象。哪怕是进行了策略调整,依旧是以数据来验证调整的方向是否正确。

运营是连接产品和用户的桥梁,只有对用户需求做好精确分析,对人性做到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顺利的获得的业务成长。

因为没有做过运营的工作,所以对qq会员运营事例的理解不会太深刻。主要理解的内容就是腾讯对于产品运营的发力点就是不断去挖掘用户的需求,不断去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同时,在运营期间,也一定要有理智的判断,有原则有目的做出各种选择。

以上是个人的浅薄理解和感受,《腾讯方法》是本好书,腾讯帝国也有太多可以借鉴学习的东西。套用一句流行话结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腾讯传》读后感

成功从来都不简单 腾讯传 读后感。读完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这本 腾讯传 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复,觉得这不是一本企业传记,而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武侠 主人公马化腾面色白净,戴金丝眼镜,书生形象,他带领下的腾讯,从1998年门派创立,期间经历腥风血雨 诸多磨难,不过一路过关斩将,到如今武林称尊。闲话休提,站在这...

腾讯传读后感

吴晓波写 腾讯传 从2011年开始着手,2016年截稿,前后用了5年时间,走访了腾讯60多位各级管理者。作者在序言中写道。裂变中的互联网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造成了观察和定义的困难。这如同没有一个摄影师 画家或者记者,可以准确的描述乃至定格一座正在喷发中的火山。因此,吴晓波放弃了 宏大叙事...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 读后感。腾讯传 读后感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拜读了吴晓波先生撰写的 腾讯传 深有感悟。就在我近日读书的时候,腾讯市值于5月2日突破3000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市值最高公司位置,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在美上市的中国移动位列第三。目前,bat 百度 阿里 腾讯 三巨头中阿里和腾讯的市值相差不多,百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