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年级下学期安排了八次写话,大多是从儿童生活中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如《我们身边的垃圾》、《我该怎么办》、《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紧密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春天在**》、《续讲故事》、《未来的桥》,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展创新思维。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成为儿童乐学、好学的重要前提。
写话内容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内容生活化、实用化,富有现代意识。教材内容源于生活,充分开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
第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富有童心童趣。根据一年级刚进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在形式上出新。
二、教学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女生11人。通过在上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得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需要教师进行纠正,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五、教学内容检测与评价:
1、在课堂上,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说,使写话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
2、在语文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时加强指导。
3、通过与学生交谈、作业检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写话的态度和写话能力等情况。
4、学期末,我准备把学生的识字本和写话本进行展示,期待着收获的那一天。
六、实践活动安排:
1.请家长领着孩子去春游,为孩子介绍家乡的过去,描述家乡的未来,帮助孩子或拍摄,或绘画,或写话,假日后带来两件作品参加作品展。
2.请家长帮孩子上网**或在书报上剪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有关四季的**资料,孩子们给那些**写介绍词,再做一张剪贴画报,参加班级作品展示。
七、教学措施:
一)、让孩子多读书、多识字,为写话做好铺垫。
与家长一起读书。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每天一起读一个小故事,或者选取一些有趣的短小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二)、以说话为基础,激发写话欲望。
1、让学生学会说话。
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我将用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多朗读、背诵课文,加强课外阅读,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积累语言,学会说话。
2、注重口头表达训练。
课堂上,我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看图时,注重培养他们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习汉字时,要他们说说汉字的结构。
学习课文时,要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说,时时注意他们的表达,纠正他们的表达,为他们的书面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3、借助课文插图,启发学生说话写话。
合理的利用插图,设计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对今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借助汉语拼音,激发写话兴趣。
1、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
2、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我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在用口头组的词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即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又提高了造句能力,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一年级写话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一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 指出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年级下学期安排了八次写话,大多是从儿童生活中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如 我们身边的垃圾 我该怎么办 怎...
2019秋季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计划
课次第一次。内容因小失大。方法和目标。自作内容。1了解什么是看图写话,动漫导1与课堂内容一致,可充分入。发挥合理想象力。2学习写作的格式。因小失大3通过观察,准确抓住图中所表达的东西。1观察 发挥想象力,打造学生自由发挥不脱离主题的空间。2学习标点符号在写作当中的运用。1与课堂内容一致,可充分发挥合...
2019秋季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计划
课次第一次。内容因小失大。方法和目标。1了解什么是看图写话,动漫导入。2学习写作的格式。3通过观察,准确抓住图中所表达的东西。1观察 发挥想象力,打造学生自由发挥不脱离主题的空间。2学习标点符号在写作当中的运用。自作内容。1与课堂内容一致,可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力。因小失大。第二次过河。1与课堂内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