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d. 频率。
2、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b.4m c.5md.6m
3、某同学在利用蜡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
c. 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d. 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
6、下列美妙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 晶莹的露-液化b. 轻柔的雪-升华。
c. 缥缈的雾-汽化d. 凝重的霜-凝固。
7.**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a.响度不够 b.音量不够 c.频率不够d.音色不好。
8.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9.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s/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10.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11.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
b.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12.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ρ甲+ρ乙) /2b、ρ甲ρ乙 / 甲+ρ乙)
c、2ρ甲ρ乙 / 甲+ρ乙d、ρ甲ρ乙/ 2 (ρ甲+ρ乙)
13.把一只充了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晒,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的保持不变,它内部的气体的密度。
14、一人立于平面镜前1m处,他的像离镜面若他向镜面前进0.5人和像间的距离变为。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16.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疑水浅” 是光的现象。
17、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选填“甲”或“乙”)为体温计,寒暑表的示数为。
18.(8分)如图甲所示,是“**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过程.
19.(11分)如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20.(6分)小明在“**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1.如图1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22、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 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小明将物体分别放在图中a、b、c、d、e点进行五次实验,从而得到了有关规律,现请你帮他填写完整:(6分)
1) 在五次实验中物体放在点时光屏上得的像最大;
2) 当像和物体在同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点:
3) 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填“大”或“小“);
4) 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 若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0cm.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
6)如果某次实验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23、李明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八年级分式常考题型
难度 使用次数 309 入库时间 2011 02 28 分式二。分式 中,最简分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难度 使用次数 305 入库时间 2009 09 26 肇庆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若分式的值为零,则的值是 a 3 b c d 0 难度 使用次数 287 入库时间...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题
八年级双语班物理 下册 期末考试题。八年级班姓名。1.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 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要存在施力着就行,有没有受力者是没有关系的。一定既有受力者,又有施力着,离开物体谈不上力的作...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经典题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物态变化 17 填写下列自然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是放热还是吸热?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春天,冰雪融化。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舞台上喷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湖面上的水结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