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
模拟试卷3—、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对刺激的反应,其公式表示为。
人的发展的基础是。
a.认知发展。
b.社会发展。
c.科技发展。
d.心理学发展。
3.格塞尔认为,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遗传。b.成熟c.环境。
d.训练。4.儿童后期智力的前驱被称为。
a.应物能。
b.应人能。
c.语言能。
d.动作能。
5.如果父母容许婴儿自己决定吃和睡的时间,婴儿会减少喂乳次数和增加白天觉醒的时间。这体现了儿童发展原则中的。
a.相互交织原则。
b.机能不对称原则。
c.个体成熟原则。
d.自我调节原则。
6.下列选项中,曾获得美国最高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章"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斯金纳。
d.华生。7.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
a.成功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强化教学法。
d.累计教学法。
8.班杜拉认为,与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b.交往。
c.行为。d.个性。
9.生命具有趋向死亡的本能,叫做。
a.性本能。
b.营养本能c.生本能。
d.死本能。
10.弗洛伊德认为,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
a.性的节制。
泄。11.“此地无银三百两”,用弗洛伊德防御机制解释属于。
a.投射。b.压抑c.反向作用d.退化。
12.承认自己无能,心存恐惧的同时,努力赢得别人的感情,依附最有权势的人或群体,儿童应对外界的这一手段是。
a.从众。b.逆众。
c.趋众。d.离众。
b.内心的恐惧。
c.生理疾病。
d.本能得不到发13.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捉摸不定。
b.自我中心c.极端跳跃d.认知断续。
14.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思维的。
a.起点。b.反映。
c.结果。d.原因。
15.人的心理的发展所受的制约因素是。
a.生理发展水平b.所受教育水平。
c.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d.遗传。
16.下列不属于维果茨基理论中概念形成的过程的选项是。
a.概念含混时期。
b.复合思维时期。
c.概念思维时期。
d.概念完整时期。
17.老师问:“除了家里的门,还有些什么门?”同学们纷纷说:“人家的门”“铁门”“天安门”“玻璃门”“冰箱门”“脑门”等。这种思维属于。
a.假概念。
b.复合型复合。
c.链状型复合d.弥漫型复合。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吉布森知觉发展机制的是。
a.抽取。b.过滤。
c.注意的外周机制。
d.专注。19.吉布森运用的abstraction,在思维心理学中指的思维过程是。
a.抽象b.过滤c.注意d.专注。
20.如果儿童的依恋行为被抑制,但依恋联结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内部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来。这说明该儿童的依恋正处于。
a.反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超脱阶段。
d.遗忘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遗传决定论。
22.应人能。
23.观察学习。
24.最佳学习期限。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在组织活动时,一方面要让活动符合儿童成熟的进度表,另一方面也要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发展,完善身体的动作技能。
26.埃里克森认为,**中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美感和避免失望、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27.发展中存在着敏感期。将这一观点引进早期教育的是维果茨基。
28.习性学和皮亚杰理论一样,也是一种阶段发展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9.简述“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危害。
30.简述弗洛伊德理论中儿童焦虑的防御机制。
3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32.简述维果茨基提出的思维与言语关系的理论。
33.简述影响幼儿依恋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论述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中,青年期必须兼顾哪些方面,才能确保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35.结合实际分析“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这一观点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退休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教授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有奖励,谁的声音越大,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教授却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
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教授一分钱也不给了。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他们想“不给钱谁还叫给你听”,再不到教授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教授终于得到了清静。
针对以上材料,分析教授通过减少奖励彻底消除儿童吵闹的行为;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该案例运用的相关原理。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婴儿九到十个月之后,有许多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一双小手,不再像过去那样安分守己了,总是动个不停,对见到的任何东西都要触摸、把玩或乱抓。我小孙子七八个月时,有一次我抱他到窗口去望风景,哪晓得他对窗外的景色什么也不看,只对玻璃窗前的那个铁栅栏有兴趣,用他的小手去触摸和把玩。当这个铁栅栏由于他的摇动而发出吱吱的声音时,他更是兴奋不已,边笑边摇,似乎发现了新大陆那样高兴。
起初,我觉得这铁栏杆上有灰尘,乱抓乱摸会弄脏手,也不安全,便把他的小手拉开,可他却拼命要抓摸,一旦抓到时,又好奇又开心地对我微笑起来,好像告诉我:“宝宝胜利了!”
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儿童动作的发展与思维的关系。
参***。一、单项选择题。
1-5 cabad 6-10 cbcda 11-15 ccbac 16-20 dbdac二、名词解释题。
21.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如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遗传物质(指细胞核中的基因和遗传密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
22.应人能指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23.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24.一定时期的教学在智力发展方面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过早的教学可能对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样,过迟开始教学或长时间缺乏教学也都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判断题。
25.√。超越儿童身体发育的活动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损伤,符合儿童成熟度的活动能充分发展、完善身体的动作技能。
26.×。埃里克森认为,**中期(25-50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关怀的实现。
**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美感和避免失望、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27.×。发展中存在着敏感期。将这一观点引进早期教育的是蒙台梭利。
28.×。习性学不是一种阶段发展理论。
四、简答题。
29.超越儿童生理成熟度的任何干预都会给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近期或远期的伤害。一味倡导提前教育甚至超前教育,不但严重损害了儿童正常发育的自然进程,还损害了儿童潜能的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期的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甚至造成心理压抑和情绪伤害。
30.弗洛伊德理论中,儿童焦虑的防御机制有:(1)压抑。(2)反向作用。(3)投射。(4)退化。(5)停滞(固结)。
31.人们为了获得知识、为了认识物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从而改变它们;他必须移动、连接、组合、拆散并再次集拢它们。
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作用于客体,形成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必然包含着两种活动,一方面,主体在内部协调自己的动作形成动作结构,另一方面将外界的客体组织起来形成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种活动是相互依赖的,因为只有通过动作,这些关系才得以发生。
这种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客观知识总是从属于某些动作结构,而这些结构是一种构造的结果,它既不是出于客体(因为它依赖于动作),也不天生的存在于主体之中(因为主体必须学会协调他的动作)。
因此,皮亚杰把动作内化和格式外化的过程称为双向建构。在他看来,不仅从感知运动智慧到形式运算的发展,经历了内化和双向建构的过程,而且在个体每一认识关系建立的时刻,也体现着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即一方面,主体把外界信息同化于主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形成某种广义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主体结构顺化于物,在一定程度上使主体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看来,纯外因的习得是不存在的,具体的、单个的学习只能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发生。从更概括的层次上讲,主体之所以获得知识,是由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同型关系,主体结构被应用于客体的缘故。
32.(1)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言语各有不同的发生根源和发展路线。
2)维果茨基认为,内部言语过程对思维发展有决定性的特殊意义。
33.儿童的依恋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的,尤其是母子交往的质量对依恋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依恋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2)母亲的照看方式;(3)照看环境。
五、论述题。
34.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如急躁,拖拉等)。
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如缺乏信心)。
3)角色实验对消极同一性(如不能认识自己,或出现一种超人感)。
4)成就感预期对工作瘫痪(如对成就不抱希望)。
5)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如疏远异性或性生活随便)。
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如盲目反上、盲目服从)。
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如我们通常讲的信仰危机)。
35.皮亚杰理论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反射性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智慧性质。
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再内化为具有可逆性的动作——运算,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1)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
儿童的出生带来了先天的反射能力。皮亚杰只对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感兴趣。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使儿童获得动作逻辑——一种实践的智慧。
形成感知运动智慧的行动是可以重复的,而且是可以概括的。
2)动作的内化。
经历了感知运动智慧的发展,儿童的动作越来越内化,逐渐产生了智力活动的内部形式。这时儿童有了借助表象进行思维的可能,我们称之为表象性思维。表象的形成,使儿童的动作可以离开对具体客体的直接操作,而移到头脑内部来进行,因而表象性思维比感知运动智慧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表象性思维使儿童的思维开始离开实物,摆脱对当前情境的依赖性,因而变得较灵活、较广阔、较丰富。
3)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运算。
简而言之,运算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运算不是孤立的。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只能算作直觉表象,不能算作运算。运算总是随着同类运算总体的变化而形成的。
儿童在11-12岁之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即他们只涉及现实本身,尤其只涉及那些为真实行动所操纵的、可触及的客体。到了11-12岁,逻辑的运算开始从具体操纵客体阶段转变到观念阶段,形式运算成了可能。
在这个阶段,逻辑运算是用某种符号(语词或数理符号等)来表达,而不再用感知、经验或信念来加以支持了。形式运算的思维是“假言演绎”式的。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展儿童的动作,是发展儿童智力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36.(1)案例中的教授综合运用了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决了儿童吵闹的问题。
2)教授首先运用强化原理,通过给予报酬的方法,提高孩子吵闹出现的概率。慢慢地,孩子们将吵闹与获得报酬结合起来。
3)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教授逐渐减少了强化物,并最终完全不给予报酬,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
37.(1)婴儿到了六七个月时,手的功能在抓、握、触、摸中提高了感知能力,尤其是触觉和运动觉机能得到了发展,其中还包括感知冷暖、轻重、软硬及痛觉能力的增强。
2)案例中婴儿在到处抓摸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还得到了运动舒展的快感。
3)案例中婴儿手指的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皮质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机制,从而促进人的思维发展。
4)对于婴儿来说,他们无法懂得怎样思维,只有先通过具体的身体动作,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地理模拟试题3 附答案
2015年地理模拟试题三。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白灾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自然灾害,下列最易出现 白灾 的地区是 a.吐鲁番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三江平原 d.汾渭谷地。2013...
实战模拟试题 3 附答案
实战模拟试题 3 附答案 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09级 病理学。班别 学号姓名。一 a1型题 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病理尸体解剖的意义 a 明确死亡原因b 防止疾病传播 c 获取可移植的器官。d 延缓死亡过程e 总结疾病流行规律。2 肥大的细胞内 a 水和钠含量增多而钾减少b 水和钾含量增...
数控铣高级理论3 附答案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竞赛江苏赛区选拔赛。数控铣床 加工中心理论竞赛试题。注意事项。1.请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工作单位 姓名和准考证号。2.请仔细阅读题目,按要求答题 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 填空题 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每题1分,共20分 1 数控机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