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生物作业 免疫 生态学练习 3

发布 2023-05-20 23:05:28 阅读 8570

免疫、生态学练习(3)

1.鼠疫俗称“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甲类传染病,鼠疫杆菌与其他病原体相比,能分泌抑制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的特殊蛋白质,即使被吞噬了它还有防止被免疫细胞消化的“荚膜”,这些特点使得它不易被自身的免疫能力消灭。鼠疫杆菌可侵入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淋巴肿大、咳血、**变黑等各种症状,如未得到有效**,死亡率接近 100%,14 世纪鼠疫的大爆发夺走了 1/3 的欧洲人的性命。

鼠疫杆菌虽然看上去厉害,但是人类已经研发出对付它的药品——抗生素。鼠疫主要由叮咬过患病老鼠的跳蚤再叮咬人的方式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预防鼠疫,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

请分析回答:

1)请指出划线部分描述的鼠疫传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

2)吞噬鼠疫杆菌的免疫细胞属于特异性还是非特异性免疫?你的判断依据是?

3)资料中提到的预防鼠疫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哪一类?

4)假如小明的家人**现了鼠疫患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除资料中提到的措施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2.20 世纪初美国人利奥贝克兰发明第一款人工合成的塑料。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全球每年生产塑料垃圾约 3 亿吨,相当于全球人口的总重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 100 万个塑料饮料瓶,每年使用 5 万亿个塑料袋。大量塑料进入海洋,又在海洋中遨游整个世界,连北极的雪中都发现微塑料。饮料瓶、塑料瓶、瓶盖、一次性吸管等大块垃圾在海浪拍打、阳光照射、微生物吞噬等作用下分解成为毫米级、微米级的塑料颗粒。

5 毫米以内的微塑料也被称为海洋中的 pm2.5。它们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甚至被浮游动物、鱼类等吞食,微塑料无法被分解,进入食物链后会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

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会给蚯蚓、鱼类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造成多严重的影响还未可知,但微塑料会释放有毒物质,并可能渗透到组织中。

请分析回答:

1)微塑料的足迹遍布全球,说明生物圈的什么特点?

2)若生物体无法排出微塑料,或排出量极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会出现什么规律?

3)根据资料,为减少微塑料污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什么?

11月19 20日生物作业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 1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1 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那么 1 代表的是2 代表的是3 代表的是4 代表的是。2 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那么 l 代表的是2 代表的是该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结构 内完成的。3 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那么 2 代表的是 该物质是通过叶的进入大...

生物2月21日作业

2019 2020学年度博雅学校2月20日细胞生命历程。参 1 d 2 c 3 d 4 b 5 c 6 秋水仙素 或低温 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 细胞板纺锤丝 纺锤体 x1 x2 x3 x4 x5 2y 4y 7 物质准备适度生长着丝点 de fg 1 0 1 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细胞板...

初一5月19日作业 2

5月19日学案初一孟老师。一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 根据不定式的性质,对照已知不定式与它的解集求字母的范围。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若a b则a2 b2 b 若a b则a2 b2 c 若a2 b2则a b d 若a b则 2不等式ax b,两边同除以a得,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3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