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2作业

发布 2023-05-19 03:06:28 阅读 5480

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一分,不到扣分)

1、名词作判断句谓语名词作状语。

2、第三人称代词。

3、数单数复数。

4、述宾结构。

5、有。6、状语(谓语的修饰语)

7、及物动词。

8、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9、动态变化。

10、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连词。

12、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

二、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1、意动动词。

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

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5、自指。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的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如“仁”在“仁者,人也”组合中没有转指,只是一般地事物化了,“仁者”即指“仁这种品德”。

星魂论坛,免费资源,或答: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为此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事件化了。

三、问答题(30分,每题6分)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①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一句中,形容词“奇”或用为动词,与代词“之”构成述宾结构。

②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或用作意动动词。如,“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例中,“贵”“贱”“卑”“尊”即活用为动词。

③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足”等后面,或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贫”即活用为动词。

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6b.`助词“之”和连词“之”是两个不同的词,连词“之”的语法分布是“定语+之+中心语”。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

又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词“之”的语法分布是“主语+之+谓语”。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又如,“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与楚。”(史记》)

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有五种:①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如,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如,曹公,豺狼也。(《资治通鉴》)

④表示主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如,夫战,勇气也。(《左传》)

⑤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例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

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①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则是被动句。如,蔓草有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

②谓语是及物动词,从表面看,主语可以认为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但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句子是被动意义。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③在主语、动语、宾语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则句子表被动。如,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介宾结构作状语,指一般认为用连词连接的偏正复句中的从属分句。根据介宾结构作状语的语义表达,可将这种状语分两类:

①介宾结构表示原因。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②介宾结构表示假设条件。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四、分析题(40分,每题10分。

1、说明下文中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于”在这里相当于“对”,是介词,和“君”组成介词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②“以”:敢以烦执事“以”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赵国以鄙远“以”是介词,可解释为“因为”,表缘由。

焉用亡郑以倍邻“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是“以之为”的紧缩式,“以”是介词,可译为“把”。“以为东道主”即把它作为“东道主”。

阙秦以利晋“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③“其”:君知其难也“其”是代词,,指代“亡郑”这件事。有你更精彩!

供其乏困“其”是代词,指代“行李之往来”。

又欲肆其西封“其”是代词,指代它,即指“晋”。

④“所”:君亦无所害“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害”组成“所”字结构,指“害处”。

君之所知也“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知”组成“所”字结构,指“知道的事”。

2、说明下文中“之、者”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之:代词。

a、故以羊易之也“之”指代“牛”。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之”指代这件事。星魂论坛,免费资源,免费空间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之”指代“牛”。

②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异乎百姓之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3、说明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凡吏于土者凡民之食于土者怠其事者有达于理者星魂论坛。

以上四例中,“者”都是指示代词注意:“者”还可用于助词,参见课本281页。

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或功能。

①判断句:a、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b、法者,所以爱民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c、礼者,所以便事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②被动句:有。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b、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这两句都用“见+动词+于+名词”的形式表示被动。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汉语专题 2 》作业2 词汇部分

汉语专题 2 作业2 词汇部分 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大字典 给 奋 列出的一项意义是 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 礼记 曲礼上 奋衣,由右 车的右边 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 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奋 的意思是有力地动,至于这个动作具体是什么样子,那是它的言语义。把 振...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2 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2 答案。一 填空。1 六书 的提法最早见于 周礼 六书 的具体名称始见于 汉书 名称的次序是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借。2 最早对 六书 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许慎。3 四体二用说 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提出的,他认为指事 象形 形声 会意四者是 书之体 转注 假借二者是 所以用文...

汉语专题 1 作业

方言部分。一 填空题 20分,每空1分 1 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 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2 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3 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 外部接触 异化和渗透 分化和融合。4 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 湘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