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 2023-05-10 18:53:28 阅读 3272

暑期工地社会实践。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暑假是漫长而痛苦的,因结束高中时代假期补课生活而显得漫长,因假期无所事事、彷徨、迷茫而显得痛苦,而这个暑假,我感觉,有点短。短的让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我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之行,感悟我为期一个月的建筑工地生活。

暑期社会实践实践于福建长汀建筑七局汀州首府项目部,在工地兼职木工,与建筑工地师傅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选择建筑工地实践一是因为老爸是建筑工人,虽不打算子承父业,但也得了解老爸的工作;二是决定体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品尝艰辛,人生百态;三是早就听说过建筑工地的苦,累,脏,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决定体验下建筑工地的工作,锻炼下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以上想法的驱使下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工地生活,融入工地的生活,让我有许多发现,许多感悟。

一、 民工品质。

一) 勤劳吃苦。中华民族五千年劳动人民美好品质在他们身上都有体现。每天就得五点起床,下午七点下班,在三十五六度的气温中搬模板装模版挥汗如雨,面朝楼板被朝天,他们从未抱怨过,支撑他们的不只是不老无获的朴素思想,更是对家庭的信仰,为他老婆不挨饿,为他80后、90后的子女能够念书。

所以他们任劳任怨的干、没日没夜的干,你叫他加班他很高兴,叫他一天干八个小时他不爽,他最好一天干12个小时,因为他想着可以多赚四个小时的钱来养家,养他儿子,养他80后、90后、的子女。可以说他们是中国30年来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主力军。勤劳吃苦精神是他们身上流淌的品质,而这种品质这事一直在读书的我所缺少的,耐性、韧性不足、怕麻烦在我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在一个月的暑期实践中,我刻意在太阳下搬材料,干脏的累的活,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耐老吃苦、勤奋、克服懒惰。

二) 读书情结。他们深切明白自己的建筑行业(苦力农民工)的辛苦、劳累、低薪、前途渺茫,所以迫切希望子女不入建筑业重走他们的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怀使他们将未来寄托在子女教育上(即读书上),希望子女勤奋刻苦读书,将来过上好日子,是他们朴素而单纯的想法,在他们与家里儿女为数不多的**联系中,叮嘱最多的是“要认真读书,做好作业,要听老师的话”。与此同时,他们也多少知道如今所谓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大学生工作越来越不好找,所以对于儿女读书这条路,他们多少也有些不确定,但却想不出更好的的路。

或许是他们经历的计划经济时代一张文凭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命运的记忆坚定了他们的教育情节,使他们义无反顾的让儿女读书,上大学,希望儿女脱离苦力劳动业,走上白领之路。俗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了他们的想法。

三) 教师情结与当官情结。出于本身蓝领工人工作辛苦劳累,工作不稳定的的考虑,他们迫切希望子女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公务员,领国家工资,捧上铁饭碗。在他们的想法中,公务员与老师是最完美的职业,稳定、高薪、轻松、有面子。

这种情节也反映了他们对稳定工作、安稳生活的向往,对轻松高新工作和生活的向往。

四) 子女是最大的骄傲。在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很喜欢与我谈论他们的子女、子女的大学、专业、工作,言语中的自豪兴奋之情洋溢而出。子女是他们未竟梦想的继承者,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牵挂,更是他们的骄傲,所以他们喜欢自豪兴奋的与人谈论自己的儿女,毕竟子女是他们辛苦工作的动力源泉,是他们对前途、对未来的希望寄托。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中国的教育情况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

二、 工地现状。

一) 年龄分布不均衡。工地绝大多数的工人是年出生的,80后、90后很少见。我粗略计算了下,50—70年代的人占87%,80年代的占10%,90年代的占3%(只有四个),年轻人很少,年龄分布极不均衡,老龄化严重。

80后、90后的人已经不愿去工地打工,工地的工作他们感觉太累太苦太脏,他们更愿意进工厂工作,感谢稍微轻松的工作,虽然无聊却不会太累;同时由工地的年龄分布状况也可推断,中国在20—30年之内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将出现严重的断层,经济发展的红利期将过,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到时工地可能会出现无工人工作的状况,而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或许只有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二)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工地管理方法的落后,管理意思的淡薄超出了我的想象。所谓的工地管理负责人根本不懂建筑技术、不懂管理,有的只是松散的随意的监督,效率完全靠工人的自觉。

有趣的是我竟然发现泰勒研究的“磨洋工”现象依然有着它的活力,而泰勒研究的绩效工长制,科学管理思想在建筑工地依然有很大的用处。在我看来,科学化管理,程序化生产,分工协作,人文化管理将对工地的建筑效率有莫大的帮助,而这些需要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进入建筑行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工地建筑业效率的提高,加快建筑业的发展。

三) 工人文化程度低。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以前我还觉得教育这些与做苦力工作工地没有关系,但经过多天的工作后,我发现我错了。工地建筑工人中,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甚至许多人初中还未毕业),文化程度低影响素质的提高,思想觉悟不足,有些自私,表现在工地上乱拿材料,互相推诿责任,磨洋工,工作效率低下等方面。

四) 生活环境恶劣。一座建造中房子毛胚的基本框架就是住所,几块胶合板平铺,就是他们的床,风能吹,雨能进可惜国王永远不会进。夜晚,还有搅拌机的巨大轰鸣声吵的让人难以入睡,更有无数恶毒很辣的蚊子叮咬的让人心烦,食堂伙食差,浴室简陋,公共厕所脏,这些都让我震撼,很难想象这就是为中国城市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所受到的待遇。

或许正是他们的牺牲和默默付出才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30年的奇迹速度吧。

五) 嫁衣情结。唐朝诗人张俞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映照他们正是现代版的织女。

建的再好,再漂亮的房子,终究也于他们无缘,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他们在城市中建造一栋栋的房子,奉献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可他们年老后还得回到自己的乡下老家,依旧拾起农犁,拿起锄头,走下田间种庄稼。城市没有容得下他们的地方:首先,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买一套房子至少得要他们20年的工资;其次,他们记得自己是农村人,根还在农村,从未想过在城市安家。

六) 同乡情节。在建筑工地中,能发现很多由地域组成的一个个小工程队,他们组成一个严密的生活圈子,在生活中互相帮助,而地域外的人则排除在外。如瑞金木工组,长汀木工组,四川泥工组等。

应该是因为出门在外的原因,同乡人相对比较团结。

三、 我的感悟。

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工地生活很快结束了,我带着被晒黑的脸庞、被钉子洞穿三次的的脚和五处工伤的身体,疲惫的回到家。以血和汗的代价体验生活的艰辛,体会民工的苦乐,感受老爸工作的辛苦,了解老爸赚钱养家的艰辛。在工地参与建造高楼大厦,为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让我晒黑了许多,也让我长大了许多,也留给了我许多感悟,明白许多生活的艰辛。

让我不再对未来抱有幻想,不再天真,而学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不断努力,不断积累,以致成功。我想,这些感悟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相信运用好领悟好这些感悟心得会对我今后的大学生活以及踏上社会的旅程将有莫大的帮助。其中,我也发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

一、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弱。在学校学习理论是一回事,可在工地实践中却发现理论的运用颇有困难。就拿管理方法在工地工作中的运用来说,管理方法的运用首先得沟通好,与工地包工头沟通好,与建筑工人沟通好沟通好执行中的具体环节,方能执行好。

建议包工头采用实施新的管理方法的克服自己心中怕麻烦的心理,也得克服建筑工人善意恶意的玩笑,得面临执行**现的问题,处理好工人的情绪。

二、书呆子气,做事灵活机灵不足。在工地搬材料工作中,我一开始觉得工地工作只要有劳力苦立即可,从未想过需要动脑筋。在老建筑工人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许多工作中的省力技巧,也学会了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省力省心,提高效率。

专业:通信工程年级班级:通信1001姓名:石帅

学号:201007020108

暑期社会社会实践报告

文学院2011级中外文秘王春二。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无情的溜走,一年又一年,我总是抓不住这残酷易逝的东西,即使是我已经上了大学,已经长大 想想去年的自己,刚刚高中毕业,天天都在为自己的志愿而烦恼。看看现在的自己,全然不敢相信自己马上就会多一个学姐的身份。正是因为时间的飞逝,所以...

暑期社会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近年来,若干会议指示 当前农村应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置,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

“走访西柏坡”暑期社会社会实践

新时代新起点。西柏坡新农村建设。7月11 日 永远跟党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队长王国英和吴琼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新农村建设。此行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柏坡的革命精神和西柏坡的新农村建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西柏坡是怎么发展的,以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上午8点我们坐车去了位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