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物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
a.直立行走b.打制石器c.洞穴定居d.使用天然火【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信息“烧骨”是解题的关键,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
2.下**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能。
a.种植水稻b.种植粟c.从事纺织d.饲养家畜。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题干**信息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能种植水稻。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炎帝、黄帝的相关知识点。在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炎帝“尝遍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是黄帝的贡献,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炎帝、黄帝。
4.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a.治理黄河水患。
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禹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启,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反对的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秦始皇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形成。
了诸多的诸侯王,是天下征战不休的主要原因,因此秦始皇反对的制度是分封制。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是解题的关键,秦始皇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诸多的诸侯王,是天下征战不休的主要原因。
6.《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a.鹿皮和虎皮b.龟甲和兽骨c.青铜器d.树皮【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是解题的关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7.如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场景最早出现在。
a.夏朝b.西周c.春秋d.东汉【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是使用牛耕。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下列哪一诸侯国境内。
a.秦国b.楚国c.齐国d.赵国【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9.
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
孟子d.孙子【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有一个诸侯国的王,分别请孔子的学生子路和曾参去当大夫。子路和曾参问孔子去还是不去?
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孔子叫他快去,不想他错失了良机。子路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孔子让他三思而后行,不想他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提倡a.
温故知新b.因材施教c.态度诚实。
d.学思结合【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孔子叫他快去,不想他错失了良机。子路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孔子让他三思而后行”可知,孔子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引导,说明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孔子叫他快去、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孔子让他三思而后行”是解题的关键,孔子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引导,说明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1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
”这段材料反映了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c.
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可知,秦始皇自称皇帝,以玉做玉玺,玉玺为皇帝独有,这说明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管辖的事件是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b.丝绸之路的开辟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d.秦朝设立南海郡【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管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3.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发明于a.商朝b.秦朝。
c.西汉d.东汉【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发明于西汉,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创造出如下图所示体操,帮助人们强健身体的东汉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刘秀d.司马迁【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信息是五禽戏,这是东汉神医华佗创制的帮助人们强健身体的体操。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包括。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②缫丝、织布、制瓷业快速进步③商业**及城市的繁荣发展④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a.①②b.①②c.①③d.①②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人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大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缫丝、织布、制瓷业快速进步、商业**及城市的繁荣发展;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不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④排除。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贾谊《治安策》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1分)据材料概括该历史时。
期的最主要阶段特征。(2分)
2)材料二赞颂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三的主张?(1分)
该措施有何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答案】(1)时期:战国。阶段特征:诸侯争霸。
2)历史事件:秦王(或:秦国;嬴政)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措施:颁布“推恩令”。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4)趋势: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巩固。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可知,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德文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最主要阶段特征是诸侯争霸;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王扫六合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知,(3)
分散诸侯国的力量,解除它们对**的威胁,由此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除诸侯国对**的威胁,(4)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之后建立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统一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秦汉大一统达到了鼎盛,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巩固。17.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桓公得以“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桓公“九合诸侯”过程中提出的政治口号。(1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1分)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2分)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1分)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2分)【答案】(1)主要因素:管仲改革(或:
管仲的功劳)。政治口号:“尊王攘夷”。
(2)“商君”:商鞅。效果:
倾邻国而雄诸侯。(3)民族:鲜卑。
历史事件:孝文帝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4)途径:实行改革。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桓公得以“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是管仲改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诸侯;(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君”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经过变法,秦国倾邻国而雄诸侯;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内容是关于孝文帝改革;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4)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是实行改革。18.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
亡千金之家。
—《汉书》材料二:“八王之乱”形势图。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2分)(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4)比较材料。
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答案】(1)火耕水耨,渔猎山伐。(2)“八王之乱”。
3)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4)由相对落后到逐步得到开发(或:发展)。
解析】《汉书》所载的江南地(1)依据材料信息: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可知,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火耕水耨,渔猎山伐;
2)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八王之乱”,北人南迁;
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由相对落后到逐步得到开发。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 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 构成,其中选择题占20分,非选择题占30分。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 的东西少,活 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 死读书,读死书 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14年1月17日结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6页,试卷批改完毕,现进行分析如下 一 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 现的诸种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一 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22分 1 用正楷字抄写下列词语 写在田字格中 4分 黯淡迷惑炫耀滑稽。2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