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三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向西航行,却从东面返回原地,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哥伦布 b、 麦哲伦 c、哥白尼 d、 高斯。
)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条纬线长度均相等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数值逐渐减小。
)4、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相比:
a、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相等b、 赤道比本初子午线短。
c、本初子午线的长度是赤道的2倍 d、赤道的长度是本初子午线的2倍。
)5、我们郑州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6、下列自然现象中,主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d、不同的地方时刻不同。
)7、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00 b、1/500000 c、1/50000 d、1/5000
)8、用大小相同的纸张绘制下列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学校平面图 b.荥阳市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
)9、想使屋子周围的窗户都朝北,屋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10、地球各温度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1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赤道 b、北极圈 c、北回归线 d、北极点。
)12、在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
a、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无论什么养的地图,均用经纬线来确定。
c、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来确定方向。
d、沿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沿纬线确定东西方向。
)13、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14、下列国家中**灾害较多的是:
a、澳大利亚 b、英国 c、蒙古 d、日本。
)15、下列国家中,世界著名的“低地国”是。
a、荷兰 b、瑞典 c、丹麦 d、英国。
二、填空:( 7分)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它是半球的分界线。
2、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陆地面积占。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河山脉和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为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4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___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是。
三、综合题:(共28分)
1、读下图回答:(每空1分,共5分)
1)图中a点表示(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鞍部。
2)分别从b处和c处向a点前进,较容易到达山顶的是处。
3)d点海拔为米,它和c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4)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
2、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每空0.5分,共5分)
1)a点位于经度, 纬度。b点位于中低。
高的纬度地区。
2)a在b的方,c在b的方,d在b的方。a点位。
于五带中的 ,b点位于五带中的 。
3、读大洲和大洋图回答:(每空1分,共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bcd.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4)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洲。
5)四大洋中,轮廓呈“s”形的是。
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和___
3)板块是不断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扩张或缩小);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___扩张或缩小)。
4)c板块和e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雄伟的山脉。
七年级地理上期中试卷
1 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渤海 琼州海峡b 黄海 东海 c 南海 东海d 渤海 黄海。2 我国最东端附近的学生早晨 点上课时最西端附近的时间约为 a 点钟 b 点钟 c 点钟 d 点钟。3 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a 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塔里木盆地。4 夏季我国...
七年级地理上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中国大部分位于。a 寒带 b 热带 c 高山气候 d 温带。2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全部是热带气候的是。a 广东省 b 台湾省 c 云南省 d 海南省。3 我国目前省级行政区共有 个。a 23 b 31 c 28 d 34 4 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我国地势第 阶梯...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期中试卷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中试题。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紧密,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a 辨认方向 b 风土人情 c 随心所欲 d 天气预报。2 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距离很遥远 b 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c 生活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