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文整理

发布 2023-03-01 10:04:28 阅读 4722

《世说新语》两则。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谢道韫( )差( )可拟。

柳絮( )尊君在不( )

2.填空。世说新语》是由时期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名士底教科书”。

二、课堂学习。

一)解释词语。

1.内集:

2.讲**义:

3.俄而:

4.骤: 5.差可拟:

6.未若:

7.欣然:

8.期行:

9.舍去:

10.乃至:

11.尊君在不:

12.相委而去:

13.引:

14.顾:

二)翻译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三、质疑问难(提示:可以从词、句、内容理解、思想感情的角度提出你还存在的问题)

四、深入研讨。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3.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友人:元方: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一、自主预习。

1.借助注释,为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吾日三省吾身( )

传(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在陋巷( )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博学而笃志( )

2.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 ”

2)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二、合作**(1~6则)

一)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

1.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

词义:子曰而① 时习

不亦……乎说朋知

而② 愠君子

译句: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义:日三省为

谋忠信传 习

译句:二)理解内容。

1.第一章中, 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

三)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词义:有立不惑天命

耳顺从逾矩

译句: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词义:故知新可

以为 译句: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词义:而罔殆

译句: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词义:箪堪

译句:四)理解内容。

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2.第四章讲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3.第五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和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第六章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高贵品质。

三、想象写作。

发挥想象力,把第六章扩写为一个生动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合作**(6~12则)

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词义:知好乐

译句: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词义:饭水肱于

译句: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词义:三人焉善者从

译句: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词义:川逝斯舍

译句: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词义:三军匹夫

译句: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词义:博笃切仁

译句:二、归纳总结。

1.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2.理解内容,请将课文的十二章按内容归类。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3.学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教益?

三、积累提升。

1.《论语》名句。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0)君子**之美,不**之恶。——颜渊》

一、课前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家、 家、 人。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是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姓名),字 ,号 。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是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碣石( )2)澹澹( )3)白沙堤( )4)萧瑟( )5)竦峙( )

二、课堂合作**。

3.阅读《观沧海》,文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的景象,抒发了作者 。

5.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6.《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7.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8.用自己的话描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9.品味语言《钱塘湖春行》中“几处”两句中为什么说“几处”而不说“处处”,说“谁家”而不说“家家”?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嘉肴( )自强( )教学相长( )

兑命( )学学半( )

2.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二、阅读理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然后能自反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其此之谓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兑命》曰:“学学半”。

5.本文集中讲了和的关系,说明了的道理。

三、思路**。

6.请用图示表示出本文的行文思路。(形式不限)

7.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认识。

四、熟读成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河干( )圮( )募( )

棹( )曳( )铁钯( )

杮( )湮( )啮( )

坎穴( )溯( )臆( )断。

欤( )2.根据提示默写。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转转不已, 。

4)然则天下之事。

3.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是笔记体** 。

4.翻译重点语句。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整体感知。

1.本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以下**。

三、局部**。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 )跛( )张牙舞爪( )

七年级古诗文

初三年级语文小卷 古诗文默写。班级姓名学号 七年级。1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洛阳边。沉沙铁未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杜牧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杨花落尽闻 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妇姑携壶浆丁壮在南冈。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

七年级古诗文

七年级古诗文复习资料。班级 姓名 学号 要求 参考书本注释 平时所做笔记完成,部分答案仅为参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世语新说 两则 基础知识训练。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乃。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年级古诗文默写

1 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人联想起孔子在阐释 恕 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 钱塘湖春行 中借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消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 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 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并暗示时光流逝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