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教材习题答案七年级上册

发布 2023-02-27 10:41:28 阅读 3783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2012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想一想,议一议。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答: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繁殖;应激性.而机器人这些都不具备,所以不是生物.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什么是生物?

答:具有新陈代谢等生命现象的个体。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与思考(讨论)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答:尽管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繁殖、生长等。

2、钟乳石能漫漫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答:钟乳石的生长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它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生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共同特征见(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第二题)

练习。1、 判断:(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错。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对。

3)“一猪生九宰,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错。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

2、略,见(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第二题)

3、(1)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

答: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

特征;珊瑚虫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

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想一想,议一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到了那些植物?那些昆虫和鸟类?他们的栖息环境有什么不同?

答: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菜花、草。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

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文中提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叫天子(云雀)(草从中)。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怎样进行调查?

答:调查目的、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将归类好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

你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

答:人、狗、猫、小麦、鸡、鸭、鹅、小草、酵母菌、流感病毒等等。

注:归类方法。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水生;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议一议。

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答: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答: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光照、水分、温度、风、火、土壤等等,前三者为主要的因素。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答:能,因为生物不断变化,所以生物既能影响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生物怎么样适应环境?

答:动物冬眠;树落叶是对冬季寒冷环境或干旱环境的适应;肉食性动物都有利爪、锐利的牙齿(或喙);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观察: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答:(1)小麦的生活受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老鼠、蚜虫、蛇、蚯蚓等生物因素的影响;(2)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无机盐等。

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1)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2)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 **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答:(1)光;(2)水分、食物等。

2、 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的因素引起的?

答: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都要相同。

3、 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用一只行吗?

答: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4、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答: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在河流中生活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

答:在河流中生长的鱼,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草鱼、鲤鱼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讨论: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答: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 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2、 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答: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蚓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答:一枝红杏出墙来、熊冬眠等。

练习:判断:(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错。

2)、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空气、温度和水错。

3)、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对。

4)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只有竞争关系错。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

答: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5、“牛喜欢吃三叶草。。。爱养猫”。用**表示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假如猫少了,对三叶草有什么影响?

答:(1)如右图。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的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6、枯叶蝶的颜色与环境颜色一样,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7、山羊能连草根都啃食,大量养殖山羊,这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 如果管理不当,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防止鸟吃草籽,用网罩起来,却遭到虫害,没有自然生长好,这是什么原因?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草被网子罩起来,虽然防止了鸟吃草籽,但同时也隔绝了鸟吃昆虫,吃草的昆虫失去了天敌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这个实例说明仅仅看到了鸟这个生物因素,而没有从整体去看生物与环境,其实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知道:

什么是生态系统?

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答: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非生物环境包括:光、温度、湿度、风、雨雪、无机物,有机物等。(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3)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4)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的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生态系统中,随环境的不断变化,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被砍伐一小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恢复,但是如果砍伐过度,就会失去平衡,因此是有限度的。

讨论:1、树、昆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

答: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4、 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答: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问题:有人说,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吗?说出理由。

答: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已经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答:9条.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如果蛇的数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讨论:1、如果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人教版 2019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 2012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解读。别出心裁的新教材 人教版2012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解读。文舒玉萍。摘要2012年新一轮的教材改革在我国全面铺开,与2001年的教材相比,人教版的生物教材在知识 活动 练习以及编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通过分析比较新 旧课程标准以及新 旧教材的不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补充习题答案 最新版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判断 1 2 3 2.简答。答 不同意。因为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虽不起眼,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关爱。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判断 1 2 3 2.简答。1 答 这是...

生物 七年级上册习题汇总带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 选择题。1 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是。a 春天小草从土里钻出来b 毛毛虫变成蝴蝶。c 海水的涨潮和退潮d 加入了酵母的面团越来越大。2 下列物质,除哪种以外都是绿色植物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的。a 葡萄糖 b 无机盐 c 二氧化碳 d 水。3 好雨知时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