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 4月相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4 06:53:28 阅读 9131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4月相教学设计。

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月相是对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日食和月食打下知识基础,埋下伏笔。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该年级的学生理性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立体空间思维感较差,对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而造成的月相形成等空间宇宙观念建立难度较大,对月相形成原理理解起来困难。因此,本节课将借助模拟实验法来帮助学生,化抽象的空间为形象的实验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之间的关系;

了解月相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逐步建立起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事物变化观念,养成**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stse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规律、月相的形成原理。

难点:月相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一、诗歌鉴赏,新课引入。

展示学生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中有关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通过“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引发大家思考,什么是月亮的阴晴圆缺?

大家根据生活经验,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圆的完整的月亮,什么时候我们只能看见小小的像一条小船的月牙?

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最圆。

过渡语】月亮的这种神秘的变化,想必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月亮的阴晴圆缺即月相。

二、模拟日地月,探索阴晴圆缺。

安排书本p108活动:用灯模拟太阳,黑色小球模拟月球,人模拟地球的活动,把球放于灯光和观察者之间,分别从a至h的位置逆时针转动,并记录月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实验,再进行个人得出的实验结果的对比和讨论。

过渡语】做完了实验,大家是否对月相有了稍微进一步的了解,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活动过程的收获或者疑难点。

过渡语】带着疑问,老师将给大家解释月相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理由一: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亮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而造成的。

理由二:月球绕地球运动,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地球上人们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也就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月相。

三、手绘月相图。

多**展示】用多**展示书本p109月相变化图,请同学自己动手画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图,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从新月到到上弦月到满月到下弦月再到新月的月相变化情况,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周期为一个月29.5天,也成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四、巩固新知,实战演练。

1、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形成原因是三者的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为月,二。

十二、二十三为月。

3、观察一个星期月相,并画在纸上。

草稿区。ppt展示区。

主板书区。一、月相。

1、概念: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形成原理:①月球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改变。

3、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二、月相与农历。

板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细胞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并了解细胞的 和生长过程及其意义。2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 通过本章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进行爱护实验设备 遵守实验纪律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能说出各结构的功能 2 结合 能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3 了解声音的特性 音调,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 知道频率的概念,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5 能区分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l过程与方法 1.结合耳的模型与 初步认识耳朵的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一 光和颜色。知识点1 光的基础知识 1.光源 光的传播。1 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2 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如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 倒立的像 日食 月食 射击运动员瞄准射击等。3 光线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