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发布 2023-02-23 21:44:28 阅读 8227

第15课三国鼎立。

【内容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分析】1.三分天下。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二是思考“官渡之战”打了胜仗的曹操为什么会败在孙刘联军的手中?

分析曹操兵败的原因。三是明确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后再也无力南下;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取得了立足之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使学生了解三国各自统治的地盘,并能识别属于当今的省份。

2.地区经济的发展。

曹操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主要是招募流民,按军事编制,赋税基本是对半开或**开;军屯主要是兵士,兵士平时屯田,战时打仗。屯田一是解决了军队的口粮问题,避免了粮尽兵散,无敌自破的现象,为统一北方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对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流离饥民,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诸葛亮治蜀一是大力发展经济:开垦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木牛流马”,盐铁官营等,为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二是“七擒七纵孟获”改善了与云南、贵州少数民族之间关系,对解除蜀国的后顾之忧,并发西南边疆和加强民族融合有重大作用。

诸葛亮为辅助刘备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天下奋斗了一生,强调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

孙吴开发和经营江南一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二是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三是派卫温到台湾,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认识:经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应该看到:由于三国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各统治地区内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相比 ,确实是历史的一个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曹、刘、孙三个政治势力谁也无法马上统一全国,但三国鼎立的局面确实是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环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分――《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现在请同学们读一下导言的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又由**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民族大融合以及经济的恢**展,特别是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为中国历史注入新鲜血液,促使隋唐社会气象焕然一新。(强调以上几个黑体字,要求学生标出来)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5课三国鼎立。

二、新课讲授(板书)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三国的历史相信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段历史,下面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

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军阀混战董卓名存实亡)

官渡之战:北方统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魏蜀吴。

曹操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乱世之英雄

刘备荆州→两湖地区、四川。

诸葛亮治蜀:经济、民族、军事(成都平原、屯田、都江堰、木牛流马;南中八郡、孟获;五次北伐、五丈原、)

孙权江东→完全拥有(荆州、扬州、交州、广州)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的长足进步。

山越人、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今台湾)第一次。

说明:学生述点时,能讲出许多故事,这里要强调围绕教材来**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不要说了,希望同学们多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太为难学生了。

只有一个同学提出“孙权称王与称帝有什么区别?”

绝大多数同学们都知道点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故事。对后面魏、蜀、吴三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少同学注意到,这不是他们感兴起的问题。这部分提到最多的是“七擒孟获”。

布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感觉到大家对历史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对三国的历史也相当的熟悉,特别是对曹操、诸葛亮大家说的比较多。但大家在阅读之后,没有注意本课的重点,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的影响。

分层推进〕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今诸侯”

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

引导学生对比:齐桓公称霸时“尊王攘夷”。

“唯才是举”

引导学生回顾:东汉末年,地方官僚世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引入郭嘉所论曹操能战胜袁绍的“十条必胜”:袁绍“所任唯亲戚子弟”,而曹操“唯才所宜,不问远近”。

“乱世之英雄”

引导学生回答课文p83的思考题:曹操年轻时,结交名士桥玄。桥玄称曹操是安天下的奇才。

另一名士许劭却非常瞧不起曹操,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了居然十分高兴。他为什么高兴?

简单介绍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回答。

以上三点多为学生自己在书找出来。补充以下内容:

屯田。引导学生在教材p82页找出有关曹操屯田的史实,并联系汉武帝时期的河西屯田。

5) 略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黄巾大起义、董卓、名存实亡。强调中原地区的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统一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人心所向。(曹操统一北方的客观原因)

6)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 ≡ 袁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

根据各班的情况补充有关官渡之战的故事。

以上内容用了一课时)

第二课时。提问: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 ≡ 袁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板书)

要求根据以上板书,写出赤壁之战的内容。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 ≡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要求学生对比两场战争,知道“少”的一方是谁?“胜”的一方是谁?思考曹操在这两和战争中胜败的原因是什么?

谋略:指出袁绍与周瑜、鲁肃、黄盖、诸葛亮之间的差距。“火攻”火烧乌巢、火烧曹军。

指明“火攻”是黄盖想到的计谋,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是诸葛亮与周瑜同时想到的,强调《三国演义》是**,是允许虚构情节的,它不是历史的真实。

扬长避短:曹军之长,袁军之短;孙刘联军之长,曹军之短。

骄傲自大。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朗诵”部分(苏轼《前赤壁赋》):点明“曹孟德”、“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孙权、刘备势力范围的变化:

曹操北方 → 退回北方。

孙权江东 → 完全拥有江东:荆、扬、交、广四州。

刘备荆州 → 两湖、四川。

要求学生标明“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地区。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83的“史实辨析”。

曹操的旗帜不应该出现“魏”这点学生能区别,诸葛亮的“蜀丞相”学生没能看出问题。

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目内容,我采用了为学生指出要点的方法 (详见布点构图),强调了三点内容:

屯田曹操与诸葛亮。

诸葛亮对南中八郡:恩威并济,七擒孟获

孙权对山越人“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强迫政策。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卫温到夷洲。

要求学生思考教材p82“武侯祠对联”中“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者治蜀要深思。”的含义。下节课提问。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资料。调寄《临江仙》(《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曰: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有高名,好核论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许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曹操乃伺隙胁之,许劭不得已,乃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

三国志武帝纪》曰:曹操少机敏善权,任侠**,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桥玄谓曹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裴松之注云:

《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曹操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

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

”世说新语》曰:桥玄谓曹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曹操乃造许子将,许子将纳焉,由是知名。

孙盛《异同杂语》云:曹操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许子将不答。

固问之,答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

七年级历史下答案 华东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参 第 卷 选择题 4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第 卷 非选择题 60分 二 简答题 第 题各8分,共16分 21 答 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 布帛的北运。2分 洛阳涿郡通济渠邗沟 4分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 22 答 1 其主...

华东版七年级目录

华东版七年级目录上册前言。辅导前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 中国远古人类2 原始农耕文化3 中华民族的祖先辅导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 从 公天下 到 家天下 5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6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7 我看 商鞅变法 活动 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8 秦的统一。9 第...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题

1 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是距今年的人。2 遗留化石残骸最多的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距今的人。3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5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6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粮食作物的国家。8 建造干栏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