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上 地理笔记

发布 2023-02-20 15:01:28 阅读 9773

让地理走近生活。

一、地理学什么?

地:指地球的表面,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的环境。

理:指科学道理,研究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衣、食、住、行。

三、怎样学好地理?①善于观察 ②勤于积累 ③乐于读图 ④勇于**。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地球是圆的吗?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赤道长度:4万km 半径:6371km

第二节地球仪。

一、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二、经线和纬线。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连接南北极的弧线,形状呈半圆形,指向南北(子午线)

纬线: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形状呈圆形,指向东西。

纬线北纬(°n北半球(0°──90°n)

南纬(°s南半球(0°──90°s)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160°e

重要的经纬线。

三、交织的经纬网。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自转时间:一天(24小时)

3.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更替。

二、地球的公**指地球除了自转外,还绕太阳不停旋转。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公转时间:一年。

3.公转的特征: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保持66.5°的倾斜角并产生四季变化。

春(3.4.5月) 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

三、地球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北极圈内)

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

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

南寒带(南极圈内)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一节地图的发展。

一、从羊皮地图到电子地图。

二、卫星图像和gps定位导航。

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注记和图例。

一、地图上的方向。

1.基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略。

3.经纬网定向法。

二、比例尺。

1.比例尺公式=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1)数字式──1:39000000

2)线段式 0 390km

3)文字式──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90千米。

3.比例尺的特点。

分比越小比例尺越大。

三、图例和注记。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71%海洋 29%陆地三山六海一分地。

大洲(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

海南与大陆之间有一个琼州海峡。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第二节等高线与地形图。

一、等高线的判读。

1.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什么是等高线?a: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3.分层设色地图。

4.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崎岖不平,等高线越稀疏地表则较平缓。

二、利用地图认识地势。

1.什么叫地势?答:地势是指地表面低起伏总的趋势。

2.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多在200米以下)

高原:地面坦荡,海拔较高(多在1000米以上)边缘多高山。

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盆)、海岭、海沟。

第三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的地球。

1.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上升。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3.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组成(书p42)

二、认识火山、**。

1.火山和**发生的原因。

2.两大火山**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第四节人类与海洋。

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探索过程。

二、地球的宝库---海洋资源。

渔类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交通资源。

三、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资源。

1.海洋环境现状。

1)过度捕捞海洋渔类资源。

2)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环境。

2.如何保护好海洋?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一、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1.天气的几个要素:①气温(℃)降水(mm)③风力(级)④温度 ⑤紫外线。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书p52)

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探测系统(地面、天空、太空)→②信息系统→③预报系统→④气象服务。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及其变化。

1.什么是温度?a:大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之前。

最高气温:午后14时。

3.气温的变化。

北半球年最低气温:1月。

年最高气温:7月。

4.辨别气温变化曲线图。

5.气温和地势的关联:↑100m ↓0.6°c

6.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1)等温线 (2)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二、降水及其变化。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降水的过程及条件。

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三大条件 ②有凝结核(灰尘)

水滴增大到能够落到地面。

3.降水的测量和表示:雨量器(mm)

4.辨别“降水量柱状图”

5.全球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南北两极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0°─60°)

第三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1种,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形成的。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型)分布赤道附近,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充沛,植物终年茂盛,形成雨林景观。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特点:终年高温,降水极不均匀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非洲、南美洲雨林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分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少雨型):分布非洲北部,特点:终年炎热干燥,冬季低温少雨。

**带季风气候(夏雨型):分布亚洲东部: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分布地中海附近,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型):分布中纬度大陆西岸,特点: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气候变化小。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东岸,特点:夏热冬冷,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多雨,冬春少雨,四季分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极地气候分布于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特点:终年严寒。

高山气候分布高山高原地区,特点: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大部终年低温。

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

一、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二、全球气候的现状。

q1:目前全球气候面临哪些重要问题?a:①.温室效应 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酸雨危害。

q2:什么是温室效应?a:书p69

q3: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什么?a:书p70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现状:人口增长不断加快。

1.人口总数:60亿(1999.10.12)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0%

二、世界的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数÷单位面积(人/km2)

2.世界人口分布区域:分布极不均匀。

欧洲全部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30°─60°)

亚洲东部、南部 ②近海平原地区。

美洲东部 ③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三、世界人口问题。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1.人种的概念:具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体质特征的差异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

2.三大人种黄种人:亚洲东部、美洲部分地区(印第安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美洲、大洋洲大部分。

黑种人:非洲南部、美洲、大洋洲部分地区。

三、世界的语言文字。

四、三大宗教。

**教。伊斯兰教

佛教。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和变化。

一、什么是聚落?答:是指乡村和城镇人们聚集居住的地方。

二、乡村和城镇的差异。

1.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工业、商业、服务业),聚居集中,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2.乡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渔、林)聚居分散,人口较少。

三、聚居与环境的关系。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水源充足。

决定因素 3.气候温暖、湿润。

4.自然资源充足(矿产、气候)

5.交通便利。

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一、国家知识的简述。

1.领土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国界线以内陆地领海、领水、领空的范围,是一个国家主权实施的区域。

2.领土面积的差异。

最大:俄罗斯(1707万km2)──地跨亚、欧大洲。

最小:梵蒂冈(0.44km2)──欧洲。

3.人口数量和密度大小不一。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2.95亿)

第2:印度(10.02亿)

第3:美国(2.81亿)

4.国土位置差异明显。

临海国:俄罗斯、中国。

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岛国:日本、英国。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 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

的含义──国内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间内以货币为表现的生产产品及劳务总值)。

三、国际合作。

联合国(un),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2023年。

世贸组织(wto)瑞士日内瓦。

亚太经济组织(apec)

国际奥委会(ioc)瑞士洛桑。

七年级上地理

练习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长约 km。地球的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km。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 线,指示的方向是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 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经纬线。图中的点位于什么半球 东 西 南 北半球 某地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温带,北侧是热...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第四章天气与气候。4.1 天气。1.天气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我们经常用阴晴 气温高低 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2.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常用天气符号 见课本59页。4.空气质量的优劣,...

七年级上地理期中

一 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60分 1 当头站乡中心学校操场上的红旗飘向东南方向时,则风向为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2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57千米 b 4万千米 c 6378千米 d 6371千米。3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