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与自然

发布 2023-02-11 04:29:28 阅读 4778

第一课《煤与石油能用多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能通过调查发现煤和石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

2、能说出从煤和石油中的提炼物。

3、认识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车吗?你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燃料来工作的吗?

生:汽车、内燃机车、蒸汽火车、飞机。。。

2、板书课题《煤与石油能用多久》。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煤与石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相关能源的知识。

二、提出问题。

1、通过调查发现煤和石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

2、说出从煤和石油中的提炼物有哪些?

3、说说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主学习(一)

看书2-8页。

思考:煤和石油各有哪些提炼物?它们有何用途?

四、合作**。

生看书,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

1、全班交流。

a、指名说煤和石油的提炼物及用途。(师板书)

b、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品有哪些?(生:塑料、尼龙。。。

c、加工品的延伸(师课件演示)

d、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生:生活不便。。。

2、小结:由此可见,煤和石油非常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所以人们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六、自主学习(二)

1、看书2-8页。

2、思考: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及如何开采?

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能开采几年?通过分析你得到哪些启示?

七、合作**。

生看书思考、计算、填写**,师巡视指导。

八、展示交流。

1、指名说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出示**——煤和石油的形成。

2、指名说煤和石油的开采方法。

生:浅层煤用露天开采,深层煤用采煤机开采;石油用采油井架开采。

小结;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如此漫长,开采如此艰难,这些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生汇报填表情况,师课件演示答案。

出示能源消费对比图(课件),让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情况,引发思考。

5、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能开采几年?通过分析你得到哪些启示?

生:我们要节约能源,从。。。开发新能源。

九、拓展。阅读科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学习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不迷信权威。。。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煤和石油的用途及形成过程,知道它们是极其珍贵的能源,它们是地球母亲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应珍惜它,合理开发,使这些能源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板书:煤与石油。

煤气沥青。煤焦油汽油。

煤焦炭石油润滑油。

沥青煤油。柴油。

石蜡。节约能源。

第二课清洁能源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清洁能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

2、清洁能源的应用情况,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二、教学过程。

1、你消费的能源有哪些?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资源环境问题?

2、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你体会到什么?

3、什么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可用于哪些方面?

4、走出校园:

查阅资料,了解辽宁的清洁能源利用。

三、小资料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太阳能清洁能源:

1、光与热的转换。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2、光与电的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车、船等。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1、潮汐能。

2、波浪能。

3、海水温差能。

4、盐差能。

5、海流能。

第三课生活中的辐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一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教学重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电磁辐射,只要有电子、电气设备,就会有一种杀手——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1、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会产生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有哪些危害?

1)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2)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1、学生试着填写下表。

2、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电器避免扎堆。

2)按照指示规范操作。

3)电器不要放在卧室里。

4)避免长时间操作,每小时离开一次。

5)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四课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

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城市的固体废弃物的了解,来具体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阐述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

二、固体废弃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

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

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决和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

1、堆积法;

2、填埋法;

3、焚烧法;

4、沼气发酵法。

四、总结:复习本课所学,使学生再度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使学生争做热爱环境的使者。

第五课奇妙的捕食关系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中“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资料分析等手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资料、解读数据的能力,并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小组组讨论等方法,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问题的引领和对“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等资料的解读,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小资料”和学生收集的当地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保持稳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最后提议每们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拒绝“野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村。

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提醒学生准备好上一节课所做的“食物链”

2、进行角色扮演的头饰。

3、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资料。

4、多**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展示课件1: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联出各条食物链,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是否只是单方向的。

食物联结?生: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例如,鸟可以可以吃草籽,吃蜘蛛,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激情)

学生活动】各小组将上一节课制作的食物链取出,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学生得出:食物网的概念。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生物之间的联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各学生头戴各种生物的头饰,手拿彩带,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起来。并按照讨论题,表演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同一条食物链用同色彩带相连)

分组讨论:1、仔细观察你连接的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请在p74“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图上画出这张食物网。

2、如果由于长时间的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析青草全部枯死了,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爱到影响?

3、由于人的捕杀,青蛙数量聚减,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和小品的表演,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师: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展示课件2:能量流动的flash动画,并配上话外音。

小组讨论:1、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2、食物链中的什么成分可将能量固定?

3、某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了能量?

4、能量是否全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下去?

学生总结: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这是上节课利用过的课件)

请你说出你在用膳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通过食物链进入你的体内的?以一条食物链为例,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师:可见,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假如,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些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进入我们体内,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我的穿越之旅人与自然六年级作文

导读 本文是关于六年级作文我的穿越之旅人与自然,感谢您的阅读。嗡嗡嗡 嗡嗡嗡 我爱砍树,砍树是我的天职。我哼着自编的 嗡嗡曲 扭动着锋利的身躯将身上的尖刺嵌入树干中,看着树绝望倒下和动物惊慌逃走的身影,我咧开布满锈迹的嘴 嘿嘿嘿 地狞笑着。我的轮子碾过枝头还泛着青绿的小树,大笑着追赶惊慌的小动物 在...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第1课太阳的光合热。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 做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 做 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 斜射关系的实验 3 ...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第1课太阳的光合热。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 做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 做 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 斜射关系的实验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