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

发布 2023-01-13 11:59:28 阅读 9439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玩具会转动的原理;使学生明白小小的玩具蕴含了很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实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有序地实行设计与制作,能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1、情意领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愿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做玩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2、认知领域:使学生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对称与均衡的组合原理。

3、操作领域:引导学生用剪、折、卷曲、粘贴、插接等纸工制作方法,做出漂亮的、有创意的玩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转动原理,学会转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出新颖漂亮的转动玩具。

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创造和解决问题为主,讲解演示为辅。

教具准备:会转动的民间玩具、彩色纸、硬纸、剪刀、胶水、毛衣针或小圆棒、泡沫塑料板(展示台)、儿童**、课件或投影仪。

学具准备:检查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学生自带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毛衣针或小圆棒),能够根据需要实行调整和搭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会转动的民间玩具(或投影**),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玩具都有什么特点?(学生答:都会转动)出示课题。

这些会转的玩具都是聪明的人创造出来的,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会转的玩具,证明自己也是聪明的人啊?

2、设疑激趣:老师这儿有一张纸,怎么让这张纸也转起来?你能用手上的工具使它们转动起来吗?想一想,怎么做?(学生答:把纸卷成环、把毛衣针插在纸中间……)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玩法,并出示结论:

⑴外形做成圆环。

⑵中间插上转轴。

说明:今天我们就要用纸这种材料来做会转的玩具。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和设疑激趣,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在自行得出转动原理的结论后,迅速地兴奋地进入主要内容的学习。

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用纸做会转的玩具能够做成什么样子?要注意些什么?要怎样做才漂亮呢?我们先来看看别人的作品吧。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玩具作品,并让学生思考:

1、会转的玩具能够做成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能够做成小人儿、小动物、花、房子、汽车等等。用纸剪、折、卷曲、粘贴、插接等方法做成的。

2、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什么特点?

它们的外形基本上都有对称和均衡的特点。

追问:为什么有这个特点?

3、外形是圆环形的玩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你能看出来吗?中间有转轴的呢?

4、要想玩具转得快、转得稳,还要注意什么?

外形要圆,要平整,要宽些;转轴要插在中间。

5、怎样使玩具更漂亮?

①在圆环形的玩具中间添东西实行装饰,也能够在圆环上面实行涂色或贴彩纸实行装饰。

②用转轴转动的玩具,能够在中间、外面实行涂色、贴彩纸、添加东西。

强调:要注意对称和均衡的组合原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几个提问,让学生在欣赏玩具**的过程中思考和回答,自已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答案都在课件中或黑板上(事先遮起来),每当学生回答出一点,教师便出示一点,并给予表扬,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们都兴奋不已。

三、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培养创新。

你会做会转的玩具了吗?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先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设想。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根据作业需要,可重新组合小组);也可单独制作。

2、作业要求:

①任选一种转动原理制作。

②能够做成小人儿、小动物,也能够做成其它你喜欢的样子。

小学美术二年级说课稿

第7课 百变团花 说课稿。一 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 百变团花 剪纸团花,是 设计 应用 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 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

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

彭场二小。张飞。一 说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美术第三册中的一课,在第一册美术教材 快乐的儿童 拼贴画 中,学生曾学用基本形拼贴人物 在第二册美术教材中,又在 我为同学印 纸版画 和 服装设计师 两课中,学习过人物头部的剪贴方法和服装的折剪方法。本课就是在这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用这些知识,利...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出壳了 说课稿。出壳了 说课稿。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 分析。出壳了 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八课,本课教材除了从自然生命的规律发展出发,从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以外,也以孵化作为引子,根据生命形成的过程,延伸到创作的发生 发展 生成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