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古诗词复习

发布 2023-01-05 02:39:28 阅读 1948

名句赏析: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浑浊的酒思万里家乡,未立“燕然”之功怎能归故里。

这句诗引用东汉窦宪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炼字:“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四、《观刈麦》

理解默写:1.描写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内容理解: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方面天气炎热农民已经筋疲力尽,希望太阳早一点落山;另一方面为了抢收,希望夏日能够长一些,好把麦子收完。表现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2.“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现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深感惭愧,整日都不能忘怀。表达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五、《赤壁》

思想感情: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内容理解:1.“东风”在文中具体指:火烧赤壁一事。

2.杜牧借本诗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名句赏析:“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

六、《过零丁洋》

思想感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理解默写:1.写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内容理解:1.“起一经”指的是: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2.“汗青”指的是:史册。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无力自主。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情景,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之情。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述心情,巧妙地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艰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七、《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理解默写:1.直抒诗人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2.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被迫解官却不忘报国壮志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内容理解: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卸甲归田的惆怅;回归的喜悦;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情之物,用比喻人虽辞官归隐,仍然要像落花化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形象地写出诗人的爱国情感。

八、《山坡羊·潼关怀古》

理解默写:1.描写潼关险要壮观的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政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名句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炼字:“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理解性背写

1.小石潭最能体现独特之处的是:全石以为底。

2.正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

3.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描写动态的鱼儿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高度概括小石潭“气氛凄清”的特点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一词多义:

清:水尤清冽(清凉,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形容词。)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词。) 隶而从者(跟随,跟从,动词。)

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见:下见小潭(同“现”,现出,动词。) 明灭可见(看见,动词。)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今常用义为“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青年,后生。今戏剧艺术的一种角色。)

重点虚词:以:卷石底以出(以,不译,也可译为“而”,连词。) 以其境过清(以,以为。)

而:乃记之而去(而:表承接,连词。) 潭西南而望(表装饰,可以不译,连词。)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表并列,一般不译,或仍译为“而”。)

乃: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词类活用:(1)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作动词,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是“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这里是“在空中”的意思。)

省略句: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其境过清”“以”前面省略了“余”)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潭”的前面省略了“向”,当“朝向” “面对”讲,译时应补出。“斗折蛇行”前面省略了“溪水”,意思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

5.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四:课文理解。

1.游踪:发现小谭离开小谭。

2.景物特点: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4.乐忧感情的理解: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心情不同,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复习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 赏析题。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 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 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 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即含义 3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第28课 观潮 p202 周密。一 词语解释。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农历十六。2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 当 时。3 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 突然 略 一点点。4 仅有 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 去,往。5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 画着文采。6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