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单位: 国际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单位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常见物体的长度: 课桌的高度:0.8m一层楼的高度3m
手指甲的厚度:1mm 一张纸的厚度:70~100m
测量工具: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方法:
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不使用磨损的零刻度,若使用则结果偏大),量程,分度值。
使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所测长度(不要放歪了)。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一位估读数字(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特殊长度的测量:
测量硬币的直径测量铜丝的直径:d=
长度的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实际情况决定(测量窗帘的长度不需要准确到mm)。长度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
二时间的测量:
单位: 小时(h) 分(min) 秒(s) 单位换算:1h=60min 1min=3600s
测量工具:停表(古代用沙漏,日晷)。
三误差: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的原因: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与错误的不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精密仪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定义: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做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
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他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他是静止的。
定义: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标准,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
三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绝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运动也是相对的 → 机械运动。
静止一定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他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
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3 运动的快慢。
一表示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二速度: 描述: 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注: 百米赛跑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计算公式: v =
单位: m/s km/h 单位换算: 1km/h = 3.6m/s。
应用: 计算路程计算时间。
三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上运动快慢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上运动快慢改变匀速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表示v =(s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甲,乙两地距离为s,物体从甲地到乙地用的时间为t,则甲到乙的平均速为:v = s/t
甲,乙两地距离为s,物体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v1 + v2)/2。
s1 = v1 t s2 = v2 t s = s1﹢s2 v =(s1﹢s2)/(t﹢t)
所以:v =(v1 + v2)/2
甲,乙两地距离为2s,物体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2v1v2 / v1 + v2)
t1 = s / v1 t2 = s /v2 t = t1﹢t2 v = 2s /(t1﹢t2)
所以:v = 2v1v2 / v1 + v2)
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原理: v =。
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通过路程所需的时间t。
三测量器材: 小车(测量的对象),刻度尺,停表,长木板,木块(垫木板)。
四步骤: 组装如图所示:
斜面的作用: 使小车获得速度。
弹簧片的作用: 实验者听到撞击声按表,时间测量准确。
绘制记录数据的**:
把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sab及所用时间tab,填入**。
把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sac及所用时间tac,填入**。
sbc = sac - sabtbc = tac - tab 。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人说话是声带的振动。
鼓发声是鼓面的振动。
小提琴发声是琴弦的振动。
长笛发声是空气柱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传播的形式: 以波的形式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空气中,当温度为15℃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 = 340m/s。
回声: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和原声。
要听到回声人耳离障碍物的距离必须在m以上。
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 → 距离小于17m。
老师的讲课声音洪亮 →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增强。(维也纳金色大厅)
三人听到声音的途径:
外界声音 → 鼓膜 → 听小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
2.2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 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听声音。
伸出的越短,音调越高。
频率: 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hz)。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波: 频率高20000 hz(人听不到)。 次声波: 频率低20 hz(人听不到)。
二响度:定义: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决定响度高低的因素:
实验: 把钢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听声音。
拨动的力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 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单位是米 (m) 。
响度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动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甲,乙的响度相同,乙的音调高;
甲,丙的音调相同,丙的响度大。
三音色:定义: 不同发声体所发声音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2.3 ~ 2.4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二噪声的产生:
物理学的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环保的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三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分贝 (db) 。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 → 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 30 ~ 40 db。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 70db以上 。
听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 90db以上。
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 150db以上。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
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轻声耳语 → 20db 大声说话 → 70db 很嘈杂的马路 → 90db
电锯工作 → 110db 喷气式飞机起飞 → 140db
四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生源处减弱: 消声器,禁止鸣笛。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关闭门窗,双层玻璃,隔离板,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 戴防噪声耳罩。
3.1 温度。
一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单位: 摄氏度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为1℃。
三温度的测量工具: 温度计。
构造: 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玻璃泡,液体。
原理: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注: 低于量程测不出温度,高于量程会损坏温度计,认清分度值能准确快速的读数。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平行(凹底凸顶)。
温度计的分类:
体温计的机构特点: 泡和管的连接处有一个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在此处断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5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 s。一般状态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3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1 音调 声音的高低。频率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为了方便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王老师把所有知识点都总结下来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参考 章节顺序稍有不同 本文用于同学们记忆概念,也可用于同学自测时家长核对。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符号 m 比米大的单位有 千米 符号 k...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 科学 的七个环节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设计实验制定计划d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e 分析论证f 评估g 交流与合作。2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量程。3 刻度尺使用规则 a 会选 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b 会看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