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历史上12单元知识点

发布 2022-12-29 16:32:28 阅读 5481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打“★”为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2023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陈化成战死,三元里人民抗英。

清**失败原因:封建**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年。

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商关税,危害最大)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美俄两国为**。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2023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2023年《瑷珲条约》一次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详见课本第11页**。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扩大:(1)战争进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协约国和条约增多。

2)危害和影响: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经过:洪秀全于202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2023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永安建制: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没有脱离封建**思想)

4)202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相对立的农民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上:

颁布《**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迎合农民意愿;对外:北伐西征,巩固政权。

5)2023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动的失败。

5)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失败原因: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2023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5)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3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2023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创办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1894.7月丰岛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殉国 ) 辽东半岛(旅顺大**) 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外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机会。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签订:

时间:2023年。

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6课戊戌变法。

1、序幕:公车上书(2023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农学会。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3、戊戌变法★

时间:2023年6月到9月。

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也称“百日维新”。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知识结构:

1、时间:2023年—2023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西摩尔)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 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清 战败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实行闭关政策,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对外妥协退让帝国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大门,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而且综合国力强大。第1课鸦片战争 1840.6 1842.8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

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1 13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 中英鸦片战争 1840 1842年 1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 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 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放通商口岸 广...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历史线索及重要历史事件。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 中华人民反抗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血泪史。2 中国近代史 1840 1949年 中国近代史开始标志 1840 1842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结束标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 成立前 3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