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9八年级语文周清试题

发布 2022-12-21 04:58:28 阅读 2450

八年级语文周清试题(5.19)

送东阳马生序》

一、理解课文填空。

1、本文的作者初期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从文章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这种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4、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5、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6、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二、解释加点词语。

余幼时即嗜学录毕,走送之。

或遇其叱咄以书假余(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援疑质理。

礼愈至俟其欣悦。

腰白玉之环尝趋百里外。

卒或有所闻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无从致书以观负箧曳屣。

以中有足乐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持汤沃灌。

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5、作者**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8、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9、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0、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1、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集。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

京中有善**者()施八尺屏障()

众妙毕备会宾客大宴()

众宾团坐() 夫叱大儿声()

宾客意少舒() 虽人有百手()

妇抚儿乳奋袖出臂()

但闻屏障() 其夫呓语()

三、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时齐发,众妙毕。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八年级语文周清试题

2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3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4 福建的江东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5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五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 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八年级语文周清试题

一 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阴晦惘然qu n 骨 ch 笑。恣睢瑟 索贮 藏澄 清。q 机 y n 红后y发j 二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寒噤 j n 折 sh廿 ni n 年髀 b b 獾 hu n 猪祭 j 祀秕 b 谷水藻 z o c 响 xi ng 晴着 zhu 落嗤 ch 笑看 k n 护...

八年级语文周清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文学常识。核舟记 选自 朝代 编辑的作者 字朝代 嘉善人,著有。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 罔 2 贻3 有奇4 篛篷 5 糁 6 髯 7 衣褶 8 诎 9 不属 10 楫 11 椎髻12 篆章 三 解释下列加粗的重点文言词。1 奇巧 2 罔3 因4 象 5 贻6 有奇 7 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