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教育

发布 2022-10-31 18:04:28 阅读 5007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行走大江南北,人们看到了大山的,听到了海浪的;而陶醉于诗文,则可以看到真正的,清凉宁静的。

a.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行走大江南北,人们看到了大山的,听到了海浪的;而陶醉于诗文,则可以看到真正的,清凉宁静的。

a.巍峨咆哮山长水阔世外桃源

b.高大轰鸣山长水阔世外桃源

c.巍峨咆哮水阔山长人间仙境

d.高大轰鸣水阔山长人间仙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为季羡林先生所创作的青铜塑像,我能真切地看到季老的音容笑貌和特有的东方智慧、品质精神和境界人生。

b.出版传播的总体职能就是向受众传播出版物,总是始于对相关信息的采集,终于出版物在公众中间的散布与流通。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主动适应社会、积极面向世界和历史,取得新的历史性的突破,获得诺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d.鲜为人知的是“航天员”这个称呼是科学巨匠钱学森提出来的,觉得就应当有别于国外的“太空人”和“宇航员”。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知识社会迸发了广泛的创新需求。,。

①也造就了更多知识与应用场合需求碰撞的机会

②这样的碰撞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

③外部环境造就了创新主体实施创新活动的可能

④这两个因素催生了创新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

⑤同时也印证了创新**于生产活动的观点

a.③④b.③①

c.②④d.④②

5.美学家高尔泰说“人,不可能凭空获得美”,最恰当的理解是(3分)()

a.人和对象间少一方,就不可能产生美。

b.人是美的最有意义的欣赏者和实践者。

c.某一条件,离开了人,就不再有意义。

d.美,是欣赏者暂时附加给某一对象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点苍山记

(明) 杨慎

自余为?j人,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及至?

g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

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自龙尾关窥天生桥,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

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抵三塔寺,中溪有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

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流百尺,其承流处有石如盘。盘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跳跃如马,声如雷?。石壁上有朱字诗,为溅沫所涂,远不可辨。

臆当时题刻,悬构千仞之上,非大力不能也。

壬辰,登帝释寺,松萝苍翠,因止宿焉。夜中静默,聆丁东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瑟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聆天乐,故名其峰曰“应乐”。

中溪曰:“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耶?”予曰:

“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

癸巳,北渡两涧,乃至无为寺。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

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

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

己亥,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峰尽在几席右。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技。予曰:

“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

榜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深有浅,皆渔家妇子居之。

生事萧条,身无完衣,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

曰: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

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自余为?j人()

(2)比入龙尾关()

(3)遵崖壁而南()

7.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如梦而觉抱明月而长终

b.如排闼然然则北通巫峡

c.为溅沫所涂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予二人相向惆怅相与枕藉乎舟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3分)

译文: (2)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4分)

译文: (3)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3分)

译文: 9.根据第一段,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作者“一望点苍,神爽飞越”的原因。(3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太常引

(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词作于宋孝宗赵?s[shèn]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的中秋,此时作者被不作为的统治者发配在建康(今南京市)任闲职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被白发欺”的原因。(3分)

答: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丰富意蕴。(3分)

答: (3)这首词浪漫主义气息浓厚,上下片是如何分别体现的?(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2)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3)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6),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8),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橄榄 文/张抗抗

密集的橄榄树林,虽值冬令,树叶儿仍是青苍葱郁。

我徘徊在林中,多年前尝过的橄榄――小的、生脆的青果,那甜津津的苦味,又从嘴边汩汩地流进了心底……

“给!”他的一只大手掌摊开在我的面前,手掌上似乎滚动着什么。

我不想理他,又不认识他。他也想和大伙儿一起来嘲笑我么?我今天上台朗诵诗时,就算念错了几个地方,能怪我吗?我继续哭着……

“哎哟,小姑娘,眼泪是咸的,果子是苦的,可你的眼泪不会变甜哩……”

我抬起头,细高个的男青年,一件洗得发白的拉链衫。手掌上几颗绿色的、椭圆形的小果。

我嚼着果,瞧着他,破涕笑了,他也笑了,像一个温和的大哥哥。

演出结束了。“不害怕吗?小姑娘。”他跳下车,朝我走过来。

“我正好和你同路!”他说。

我在他旁边蹦蹦跳跳的,哼着歌,那橄榄真好。

“诗十六行,念错了三个字,漏掉一句。”他说。

我不作声了,冬夜的风,钻进我的纱巾里,我弯腰去拣路灯下的一片梧桐叶,像一片透明的细网,边上缀着珍珠的梧桐籽儿……

梧桐叶随风飘落了,像一只弯弯的小船,要去远航。梧桐籽留在我的手里。

冬天从这里夺去,新春会交还给你――

他低低地念起诗来。寂静的马路上,好像寒冷的冬天过去了,蝴蝶在绿草地上翩翩起舞……

“海涅,知道吗?海涅的诗。”

“你长大干什么呢?”他突然问。

“考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我一本正经地回答。

“和我一样,考最好的大学。可总考不上。”他笑了笑,“不要紧,会考上的,明年就会。到时请你吃糖、巧克力。考不上也没关系,就像生橄榄,有苦,有甜。人和人不一样哩。”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作者 仲彩燕。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学生版 2016年第01期。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行走大江南北,人们看到了大山的,听到了海浪的 而陶醉于诗文,则可以看到真正的,清凉宁静的。a.巍峨咆哮山长水阔世外桃源。b.高大轰鸣山长水阔世外桃源。c...

2024年高考模拟2024年高考模拟试卷课标版

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高考模拟试卷课标版测试。题2019.9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b 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c 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d 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校勘杂糅撕打郑重其事b 蕴藉梦魇杜撰潜移默化c...

2024年高考模拟2024年高考模拟试卷课标版

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高考模拟试卷课标版测试。题2019.9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译文 4,子曰 君子 之美,不 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 5,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