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共40周。(妊娠早期12周;妊娠中期13—28周;妊娠晚期29—40周)
新生儿期及新生儿: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新生儿。
围生期与围生儿:围生期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我国定义为从妊娠28周至生后1周),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适中温度(net):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不洁及使用污染的奶具而感染。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乳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
肾病综合征(ns):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具有4大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
第一章 1、儿童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
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
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
学龄前: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
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
2、儿科**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的规律:(p12)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五个公式:体重3个+身高1个+血压1个。
1)体重:(p16)
可用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
(2)身高(p16):2~12岁身长(高)的估计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3)血压(p100)
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3、从哪些方面判断孩子的体格生长发育的情况?(p16)
1)体重(2)身高(3)坐高的增长(4)头围的增长(5)胸围的增长(6)上臂围的增长。
一、能量的需要(只需标题)
1、基础代谢率2、食物的热力作用3、活动消耗4、生长所需。
5、排泄消耗。
二、各期母乳成分的变化。
1、初乳(分娩后4~5个天以内的乳汁):量少,淡黄色,蛋白质高,脂肪低,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并含有初乳小球;
2、过渡乳(产后6~10天):蛋白质,矿物质等较初乳降低,糖类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升高;
3、成熟乳(产后11天~9个月):此期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都比过渡乳降低,糖类基本不变。
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乳汁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但乳糖含量较恒定。
三、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身健康;
5、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减少母孕期贮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形恢复至孕前的状态。
四、母乳喂养的护理。
1、产前准备:使孕妇了解到母乳喂养的优点,适当增加体重(12~14kg)贮备脂肪,保障充足睡眠,做好乳头保健;
2、指导哺乳技巧:
1)尽早开奶,按需哺乳:产后15~20分钟尽早开奶,2个月内婴儿按需哺乳。
2)促进乳房分泌:哺乳前湿热敷乳房2~3分钟,按摩,以促进泌乳。
3)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哺乳15分钟左右。
4)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母亲姿势采取坐位;奶流过急时采用“剪刀式”喂哺姿势;每次喂哺完将婴儿竖起,头部紧靠母亲肩部,轻拍背将空气排出;使婴儿右侧卧位以防呕吐;婴儿呛奶时应立即停止喂奶。
5)保持心情愉快。
6)保证合理营养:膳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充足的能量。
7)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3、掌握母乳禁忌: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炎、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立即停止哺乳,新生儿患有某些疾病,如半乳糖血症遗传代谢病是母乳喂养的禁忌。
4、把握断乳时机:4~6个月引入半固体食物,并逐渐较少哺乳次数,10~12个月完全断奶,who建议母乳喂养应至2岁。
五 .婴儿食物转换。
婴儿4—6月龄后,随着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纯乳类喂养不能满足其需要,故此时需向固体食物转换。
1.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纯母乳喂养是逐渐用配方奶完全代替母乳,同时引入其他食物;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是逐渐引入其他食物。
2. 食物转换原则引入食物的质与量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该暂停引入新食物。
食物转换时应先选择既易于婴儿消化吸收,又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同时又不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3. 换乳期食物是除母乳或配方乳外,为过渡到**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尼状食物。
4. 食物转换的步骤和方法
1)4—6月龄:此阶段婴儿的唾液里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类食物可以消化,故首先添加的食物是含铁的米粉,其次是根块茎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7—9月龄:次月龄婴儿乳牙已萌出,为了促进牙齿生长及锻炼咀嚼能力应及时添加饼干、馒头片等食物,并逐渐引入动物性食物,如鱼、蛋类、肉类和豆制品,但应保证每日600—800ml的乳量,因乳类仍为此期婴儿营养的主要**。
3)10—12月龄:食物性状由泥状过渡到碎末可帮助咀嚼,增加食物能量密度。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家庭支持
1. 各年龄阶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2.儿童给药方法 p120考前看看,有可能选择题。
一) 口服法:最常用。
二)注射法:奏效快,但对儿童刺激大。
三)外用法:以软膏为多。
四)其他方法:雾化吸入较常应用。
3.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4、不同性质脱水鉴别要点。
5、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为一般脱水症状(呕吐腹泻所致的脱水属于此类)
6 、低钾血症(p125)
常见原因:(1)摄入不足 (2)丢失增加 (3)钾分布异常。
一) 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2)心脏损害
3) 肾脏损害。
二) **要点:(1)主要**原发病和补充钾盐。(2)补钾常以静脉输入,但如患儿许可,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
(3)点滴时钾的浓度不能超过0.3%,静脉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切忌静脉推注。
4)原则为见尿补钾,持续4—6天,能经口进食时,改为口服补钾。监测血钾水平,有条件者给予心电监护。
7. 4%碳酸氢钠为等渗液;5%碳酸氢钠为高渗液,可用5%或10%葡萄糖稀释3.5倍即为等渗液。
8 . 补液速度原则上先快后慢,对于重度脱水患儿,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
9. 液体**的定量、定性与定时。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1、分类:(1)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
胎龄满37周未满42周。(259—293)的新生儿。2)早产儿:
胎龄小于37周。(小于259天)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
胎龄大于等于42周。(大于等于294天)。
儿科护理学 1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一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 心脏。1.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 胚胎第4周开始有循环功能 胚胎第8周房室间隔形成,成为四腔心。胚胎第2 8周 心脏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先天性心脏畸形形成的主要时期。2.新生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在左侧第...
《儿科护理学1》学习
儿科护理学 8105 题目 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1.初种麻疹疫苗的年龄是。a.初生。b.12个月以上。c.4 6个月。d.8个月以上。e.3个月。参 d 2.正常小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a.3倍。b.2.5倍。c.3.5倍。d.1.5倍。e.2倍。参 a 3.体重 kg 年龄 ...
《儿科护理学1》学习
儿科护理学 8105 题目 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1.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室,预诊的主要目的是。a.给患儿及家属进行咨询服务。b.预诊 管理儿科门诊的候诊秩序。c.及时检出传染病患者,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d.对需住院者,可由值班人员及时护送入院。e.测量体温,为就诊做准备。参 c 2.3岁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