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考试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0-13 05:56:28 阅读 7990

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概述。

第一节能力与能力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一、 能力的概念与特性。

一)能力的概念。

综合起来说人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人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调动内在的素质,运用客观条件取得一定业绩的行为表现。

能力的定义有四层含义:

1、人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内在素质的展现。

3、人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体现。

4、人在社会分工定位的重要依据。

二)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1、素质如果不考虑遗传因素,它既可以**于间接实践,也可以**于直接实践。能力只能**于直接实践。

2、素质的方向不明确,能力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3、素质和能力都可以外化为人的有目的行为,但能力必须有成功的结果才能实现,而素质的实现则没有成功结果的要求。

4、素质是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是已往知识和经验主动运用的成功结果。

联系:1、素质对能力起基础作用。

2、能力是素质的外化。

总之素质支撑能力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素质的客观体现。

三)能力的特性。

1、实践性:能力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同时又是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人的能力来自于实践、体现于实践、发展于实践。

离开了社会实践,人的能力就失去了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实践性是人的能力的根本特性。因此,在人的能力建设中注重实践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2、社会性:能力的社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个人的能力总和就社会的能力,没有个人的能力就没有社会的能力;

二是个人的能力总是服从和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组织的某种需要,否则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3、创造性:从劳动的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的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

4、可变性: 从静态的角度看,人的能力总是围绕一定的水平上下波动。从动态的角度看,人的能力总是出现上升或下降。

从能力组合的角度看,在社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不同能力的相互协调配合,可以形成新的整体能力。

二、能力建设的概念。

能力建设:就是各级各类主体为了开发人的潜能,进而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能力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过程,也是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树立能力的价值观,养成能力型人格,增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过程。

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个体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建设。

二是提高主体的能力而开展活动的组织机构的建设。

三是为主体提供能力发展的环境建设。

三、能力建设的意义。

首先,能力建设有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能力建设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再次,能力建设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一、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培养,创新机制。

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三)结合实际,按需施教。

四)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内容。

1、公需科目培训

2、专项培训

三、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方式。

统筹协调,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按需施教。

1、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2、举办高级研修活动。

3、综合工作实践培训。

4、网络培训。

5、自学。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种类。

专业技术人员的种类有:

一、学习能力。

二、研究能力。

三、自主创新能力。

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五、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

一、学习能力。

1、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总和。也是提高自身能力以对变化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应变。

2、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开启知识经济,应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关键。

其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面。

再次,学习能力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研究能力。

1、研究能力的概念:

研究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学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两个方面。调查研究能力强调的是深入动态的社会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强调的是在获取实践信息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各种方法进行分析,以获取有关结论的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结果。

2、研究能力建设的方法。

研究能力建设的方法包括提升理论认识、重视知识学习、强化实践能力、启发自我培养等。

3、研究能力建设的技巧。

研究能力建设的技巧包括:试点调查的技巧、问卷调查的技巧、问卷设计的技巧、观察调查的技巧、访谈调查的技巧、文献研究的技巧、整理分析调查资料的技巧等。

三、自主创新能力。

1、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的方案的能力。

2、创新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实践能力、洞察能力、记忆能力、直觉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能力、沟通能力、预见能力、决断能力、推动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3、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到几点?

第一要具有创新精神。

第二要克服思维定式。

第三要培养自我创新品格。

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1、什么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能力。

2、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第一,研究能力。

第二,学习能力。

第三,创新能力。

3、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科研能力建设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习能力建设,包括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学风掌握学习的方法。

第三,创新能力的建设,通过充分想象、提出问题,创新质疑、追求真理,强烈的好奇、执著的探索,创新观察、诱发“灵感”

第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标准的能力,敏锐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效率标准的差距的能力,纠正偏差的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五、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

1、什么是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

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就是指应急处理那些突发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的本领。

2、评判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1)扎实掌握本专业活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危机发生时,能为**决策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智力支持。

2)有效掌握本行业发生的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的公共危机预警预案,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善于化解矛盾;

4)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头脑清醒,反应灵活,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态发张趋势和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5)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第二章学习能力。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1、学习的概念:

学习真正的本质就是学习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的特点。

社会性 意识性。

需要性。二、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性质。

1、学习能力的概念。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在书本或在他人辅导下获得知识的能力,即通过读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实验、参加实际工作等方式学到知识和技能。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全过程,是指学习主体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效率的总和。

2、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

就是广义上的学习能力,既要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消化,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后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3、团队学习能力:

指组织作为整体从外界摄取知识信息,内部重组知识机构,不断更新自我的良性循环发展能力。

4、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具有如下性质:

1)差异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强调的不是归一化的学习,而是个异化的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不同的,相应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

(2)革新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与所在组织的革新和发展相互联系的。

(3)接受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过程是接受知识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是开启知识经济,应对信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知识创新、知识积累、知识分享乃至知识扩散,构成了该国创造经济持续增长点主要驱动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面。

三)学习能力的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就是“任何时候不只是提供**教育,而是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而成功地实现着价值转换,以便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社会。”

3、学习型社会的四大支柱:

一是学会与人相处。

二是学会如何学习。

三学会做事。

四是学会发展。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建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

一) 三种基本的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可分为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a)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

是由**科学家巴浦洛夫于2023年发现的。该理论认为,一个原为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在时间上很接近地反复出现,最后会使有机体对这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是美国哈弗大学教授斯金纳于202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学习或改变并非由先天或反射决定的,而是由操作行为——主动或习惯的行为决定的。

2)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代替学习”“范例式学习”,该理论认为,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进行学习。它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人们的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关注,保持,复制,强化。

3)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

二) 两种性质不同的学习方式。

1、**性学习: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不是靠自身实践阅历和亲身体验来直接获得知识、经验或结论,而是在别人获得并往往经过整理加工后,再传授给他们的第二手或若干手的间接经验、阅历知识和结论。

继续教育考试提纲

填空。1 科学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的认识。2 科研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创造学术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3 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4 描述性课题没有明确的假设,其目的在于及其发展过程。5 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伴随着而不断演化的。6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其中体现了科学研究...

继续教育考试

恭喜你完成本次考试任务。一。判断题。1.多个相同的固定资产进行录入的时候,最快捷的方式是进行成批录入。错。2.用户在总账系统选项中选择外系统可使用应收应付往来科目,则存货在系统中可以使用应收应付受控科目。对。3.ufo报表可以使用编辑 追加 表页的形式将多个月的相同报表保存在一个报表文件中。对4.如...

继续教育考试

继续教育。1.一份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该包括总则 组织体系 应急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要就预案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措施。3.0分 2.根据我国 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 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界定,以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