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2023年继续教育

发布 2022-10-13 03:17:28 阅读 5009

第一节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成本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决策、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目的是充分动员和组织全体人员,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多的生产成果。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1.成本管理能够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降低成本一般通过两个阶段来实现:

(1)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前提条件下降低消耗;

(2)采用新技术设备、新工艺流程、新产品设计、新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空间,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2.成本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利用成本、质量、**、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满足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从而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3.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1)如果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则通过成本管理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如果实施差异化战略,则通过成本管理规范成本形成过程,适时进行流程优化或流程再造,在资源禀赋既定的前提下,生产出最多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1.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的。

(1)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2)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2.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1)成本计算的目标:确定存货等资产价值和企业盈亏状况,即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成本,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

(2)成本控制的目标:降低成本水平。

三、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成本**:对未来成本的估计。

2.成本决策:选择最优方案。

3.成本计划:计划期产品成本水平。

4.成本核算:成本形成的会计核算。

5.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的手段。

6.成本分析:对影响成本各种因素的分析。

7.成本考核: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四、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基本原则及要求。

1.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

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制成的产品制造过程,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

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是成本管理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

2.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成本管理制度化: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

(2)管理措施现实化:成本管理措施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3)责权利相结合:成本管理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4)点面相结合:将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中要突出重点,重点管理要体现在全面管理之内。

3.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①正确处理产量和成本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④正确处理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建立健全原始成本记录。

(3)实行全过程和全员的成本管理

第二节本量利分析原理。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1.本量利分析的概念。

本量利分析,也叫量本利分析,简称cvp分析。

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1)应用于保本分析。

(2)应用于目标控制。

(3)进行风险分析。

(4)进行生产决策。

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①期间假设: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均是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成本及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单位变动成本及其内容也会发生变化。

②业务量假设:

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成本性态是有可能变化的),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

(2)线性模型假设。

①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②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的假设。

产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4)产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

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多品种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不相同,产销的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动,会导致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大的出入。

4.本量利分析的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基本原理:在假设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常量以及产销一致的基础上,将产销量、利润分别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产销量,便可以求出其利润,或者给定目标利润,计算出目标产量。

5.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贡献毛益等。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或: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三者之间相互转换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的边际贡献首先用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还有剩余则成为利润,如果不足收回固定成本则发生亏损。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根据本量利基本关系,利润、边际贡献及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案例1】已知甲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为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当年产销量为10000件。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总额;

(3)边际贡献率;

(4)利润。

【分析】(1)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0-8=12(元)

(2)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12×10000=120000(元)

(3)边际贡献率=12÷20=60%

或:边际贡献率=12×10000/(20×10000)=60%

(4)利润=120000-50000=70000(元)

二、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

1.保本分析。

保本:利润为零。

保本分析: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的本量利关系,它是确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和进行盈利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又叫盈亏临界分析。保本分析的关键点是保本点的确定。

(1)保本点(盈亏临界点)

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业务量或金额。

单一产品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

保本销售量(简称保本量)(以实物量表示)

保本销售额(简称保本额)(以货币价值量表示)

盈亏临界图。

分析结论一:

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不变时:

1.当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越多;

2.当销售量不足盈亏临界点时:销售量越大,亏损越少。

分析结论二:

在总成本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销售单价的变动而反向变动。

1.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2.销售单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分析结论三:

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向变动。

固定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固定成本越低,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分析结论四:

在销售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而同向变动。

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单位变动成本越低,盈亏临界点越低。

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①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保本点的降低幅度与固定成本的降低幅度相同;

②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可以通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保本点;

③提高销售单价。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可以通过提高单价来降低保本点。

【案例2】北方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当年产销量为5000件。

要求:①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及利润;

②计算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分析】①单位边际贡献=100-60=40(元)

边际贡献总额=5000×40=200000(元)

利润=200000-130000=70000(元)

②边际贡献率=40/100×100%=40%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130000/40=3250(件)

保本销售额=3250×100=325000(元)

或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130000/40%=325000(元)

(2)保本作业率。

可以反映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案例3】沿用[案例2]的资料及有关计算结果,并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

【分析】保本作业率=3250/5000×100%=65%

该企业保本作业率为65%,即正常销售量的65%用于保本,也即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必须达到65%,方可保本。

2.安全边际分析。

企业的业绩虽然超过了保本点,却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利润。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量之间的差额,或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额之间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量、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

安全边际绝对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相对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绝对量指标与安全边际相对量指标都是正指标,即越大越好。表1列示了安全边际率与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般性标准,该标准可以作为企业评价经营安全与否的参考。

表1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案例4】甲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a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资料如下:

(1)产销量为8000件,每件售价1000元。

(2)直接材料费用200万元,均为变动成本。

(3)人工成本总额为18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采取计件工资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120万元,管理人员采取固定工资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为60万元。

(4)折旧费用总额为95万元。

(5)其他成本及管理费用94万元,其中40万元为变动成本,54万元为固定成本。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a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量和安全边际率。

【分析】单位变动成本=(200+120+40)×10000/8000

=450(元)

单位边际贡献=1000-450=550(元)

固定成本=60+95+54=209(万元)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209×10000/550=3800(件)

安全边际=8000-3800=4200(件)

安全边际率=4200/8000=52.5%

会计继续教育 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法

精品文档。单选题。1.在下列选项中,有关标准成本计算公式不正确的是 标准成本 标准消耗量 标准 固定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小时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用量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 材料的标准单价。2.20世纪初,泰罗 提出科...

降成本继续教育答案

降成本。考试时长 60分钟考生 总分 100 及格线 60考试时间 100分。1.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达 单选题15分 得分 15分。o a.17 o b.27 o c.37 o d.47 2.山东省规定,到2018年年底,全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实现 单选题15分 得分 ...

2019继续教育

2011年安徽省远程教育高中数学离线考试试题。单位 安徽省滁州中学作者 王健。改编题 首项为正数的数列满足。ii 若对一切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解 ii 方法一 由,得。或。又。因为所以所有的均大于0,因此与同号。根据数学归纳法,与同号。因此,对一切都有的充要条件是或。方法二 由可知,当且仅当或。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