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

发布 2022-09-21 14:27:28 阅读 1715

1、 p3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他表征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最生动的写照。

2、 p4城市的历史遗迹、遗址等历史的“痕迹”,既具有实证的价值,又具有信息保存、传递的价值,同时又是城市不断延伸的时空标志。

3、 p21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体型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4、 p22城市设计历史:古希腊时期强调的有限性就是永远不企图以城市和建筑去压倒大自然,相反,是要表现大自然本身的优美,把大自然作为组成城市的要素。城市本身处于整个自然背景之中。

古希腊建筑的群体和细部都是以人体做标准的,建筑师将其称为“尺度”。

5、 p23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a、在城市设计艺术上,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而并不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b、最大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

c、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而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d、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利用一组比例关系,使建筑本身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而不需要人的尺度。

6、 p24中世纪城市设计的特点:a.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一个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很少b.

城市设计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c. 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状,但街道布置是必不可少的d.

早期中世纪城市无街道分类,随着城市扩大,各种交通种类增长后 ,由不同交通要求建立了相应的街道形式e. 城门到中心广场街道有直接,方便的路线;通至住宅的街道是较窄和规则,常常是尽端式。

7、 p25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特征:a、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b、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前列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c、宽阔整齐的大街串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d. 由贵族享乐需要及轮式马车出现,催生了宏伟的城市轴线和城市大街e.

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产业非常深刻的影响,那种豪华铺张及壮观的城市构图对大多数统治者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8、 p27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a、霍华德和田园城市,即用疏散的方法以求达到公平的目标,使得“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并通过”人类向自然的回归’,最终建立新型的、良好的社会经济关系。b、戛涅与“工业城市” 城市布局依据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定,c、马塔与“带形城市” 主要出发点是城市交通,这是设计城市的首要原则。

d、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 2023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城市格局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化组成,绿化空间中富有雕塑感的摩天大楼群是几何形体之间协调与均衡的表现;在2023年布鲁塞尔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上提出,建筑的底层架空,全部地面均由行人支配,建筑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居住建筑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城市空间。e、赖特与“广亩城市” 2023年提出,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9、 p32洛阳城成功的继承了中国前期封建城市宫、城、廓三者层层环套的配置形制及城、廓分工的规划布局传统 。城为政治中心,以宫为主,结合布置官署衙门等政治性功能区。廓为经济中心,以市为主,结合布局手工作坊、服务行业区等经济性分区及工商业者居住区和其他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基本遵循按职业、阶层组织聚居的体制,但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职业要求,并不十分强调礼制等级与方位尊卑等礼制秩序。城市居住的基本单位---里”仍采取封闭形制,四周筑里垣,临街设里门,里内住户出入均经里门,不得临街开门。

10、 p36明代北京城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千米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永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体不同的广场,以及两旁的殿堂。

11、 p39城市设计分类:现代城市设计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或控制。

12、 p41不同阶段城市设计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1.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3.

城市传统风貌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地方特色的发扬4.市民在全市范围内的活动分布,以及期间的相互联络5.全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及其网络与层次6.

保证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7.主要建筑群体及天际线的美学要求8.全市主要景观的分布、保存与完善9.

城市特色的要点等。

13、 p51城市空间的两个基本要求:易识别性和可认知性。可认知性即城市空间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收。

城市空间的五个元素:a、路径:指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和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

b、边界: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道,“边”常由两个区的分界线所构成。c、区域: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城市区域,人们在其中活动能得到与其他城市地段明显不同的感受。d、节点:指城市中重要的非线性空间,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幻处 ,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

14、 p55芦原义信根据外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将空间分为以下多个层次和顺序:a、外部的→办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b、公共的→半公共的( 半私用的)→私用的c、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d、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安静的、艺术的e、动的、体育性的→中间性的→静的、文化的。

15、 p56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书中提出了图底关系理论和联系理论。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作用:①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图底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城市或城市局部地段的结构组织及其肌理特征,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不同等级空间的组织效果等,使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分析出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向。②以知觉的选择为基础,认为人们在观赏形体环境时,被选中的事物就是知觉的对象即“图”,而被模糊的对象就是这以对象的背景即“底”。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作用:通过对“联系线”的分析来挖掘形态元素的形式组合规律及动因,目的在于组织一种关联系统或一种网络,从而建立空间秩序的综合结构。

可以明确城市的空间秩序,建立不同层次的标志性建筑,确定城市中主要的建筑及公共空间的联系走廊,提高城市效率。

16、 p61新陈代谢理论由两个基本原理构成:通时性和共时性。通时性意味着时间的变化;共时性即不同文化的共生。

17、 p68场所的定义: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 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使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8、 p75场所必须具有以下要素:1)适合社会活动、行为发生所需要的空间2)这种社会活动和人的行为空间具有延续性3)这种时空的延续性被周围人认同4)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有效组成部分 5)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关系维度。

19、 用图示阐释场所。

20、 p82生态城市的设计、建设和评价应从人---社会---自然三个层次和城市的结构、功能、协调几个方面来进行定位,最终达到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增进协调、城市优美和谐的目标。

21、 p89生态城市形象设计从哪几个方面控制引导?①城市文脉。生态城市是富有生机与活力、关心人、陶冶人的场所,与文化、历史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文化是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必须树立生态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观,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②生态城市的绿色形象。应强调“绿道”设计理念,下大力气清理视觉污染,改变黄土到处露天的状况。

③生态城市中的水体形象。即对河湖、水池、喷泉、瀑布等,尽可能恢复其自然生态模式,强调纯“蓝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形式④生态城市的道路形象。表面不做镜面处理,充分考虑与绿化的结合,如尽量利用天然材料形成的“灰道”停车场采用露草方砖等⑤生态城市的视觉形象。

包括空间视觉线、天际线、眺望走廊等,应强调结合绿色自然进行对景、借景、场景背景的生态环境设计⑥生态城市各种设施的形象,从形式到色彩突出生态本色的设计理念。

22、 p96界面是空间与实体的交界面,即实体的表层p96

23、 p98侧界面的围合方式:①四面围合---感觉非常封闭,具有向心性②三面围合---封闭感较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有向心感、居中感和安全感③一个面围合---封闭性消失相关数据:当建筑立面的高度等于人与建筑物的距离时(1:

1)水平视线与檐口夹角为45°, 大于人向前的视野的最大角30°,因此有很好的封闭感。当建筑立面高度等于人与建筑物距离的1∕2时,和人的视野30°角一致,这是是我们的记忆力开始涣散的界限,是创造封闭感的底线限。当建筑立面高度等于人与建筑物距离的1/3时,水平视线与檐口夹角为18°,这时空间外面高出的建筑物就如同组成空间本身的建筑一样了。

当建筑立面高度为距离的1/4时,水平视线与屋檐夹角为14°,空间的容积特性便消失了,空间周围的建筑立面则如同是平面的边缘了。

24、 p99培根对空间的理解。

1)着天(2)接地(3)空中的点(4)后退的面(5)设计纵深。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 是一定生产生活方式把一定区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人类为生产发展需要,经创造性劳动加以利用和改造的物质环境,是地域或更大幅地的经济 政治 文化中心。城市形成的两种形态 自上而下 人造城市指按人主观作用 思想观念 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特点 由法定准则严格控制和要求建设。城市...

城市设计概论

班级 09城规2班。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吴强。完成时间 2012.12.12 摘要。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开始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在接受了西方的城市建设思潮的影响,城市建设也开始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城市中具有公共属性的空间 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最...

城市设计概论

专业班级建筑学09 3班 姓名刘飞。学号0963110302 指导老师赵永强。2013年 12月 24日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完成了科大的五年的建筑生涯,在最后的路程上,赵老师给了我们带了最后一门课程 城市设计概论。同时在学期末之际,也给我们留下了最后的一篇 对城市设计案例的认识。2013年7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