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
作业1: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理论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3.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的三个阶段。
4.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 (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
5.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 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6.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7.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2、单选题。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为(康有为)
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所谓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2、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3) 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 社会群体的特征:
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4、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5、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意。
6、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答:(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是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第一,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①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②较低级的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
③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④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⑤并不是所有的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和超越。
⑥马斯洛把需要的满足看成是重要的。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较好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7、社会分层的标准:社会分层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标准,那就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财富、声望与权力。(1)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
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段、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2)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这是社会标准。(3)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8、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a、它是自然形成的。
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
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彩。
e、 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
作业2:一、填空题。
1.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 破坏性)。
2.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3.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纳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
4.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5.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6.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7.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二、单选题。
1.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2.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是(思维)。
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4.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这位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
5.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6.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三、简答题。
1、合作需要的条件:
1)合作者具有一致的目标。
2)合作者具有相近的认识。
3)合作者具有切实的行动。
4)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的相应的利益。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1)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它的目标简单、明确。
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5)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3、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
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成员的异质性高。
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
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4、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a 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原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来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b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来造成的严重威胁。
2)社会关系的失调。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至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5、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4)城乡社区现代化。
5)群体组织现代化。
6) 人的现代化。
作业3:一、填空题。
1.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2.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3.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 (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4.社会**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5、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和( )目前已无此提法。
6、人类与环境失调表现为一是( 原生环境)问题,二是( 次生环境 )问题,三是人类对( 环境 )的压力过大。
7.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二、单选题。
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2.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3.下面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4.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7.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形式主义 )。
9.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
三、简答题。
1、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包含了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
2)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受到社会表扬,不道德行为则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者在思想上、心理上受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行为时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约束作用有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受到挑战。
2、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
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社会学概论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 制度化优先 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公众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示某种社会规范 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优先化。2 社会控制 是针对人的天性饿衰败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会的力量而约束人们的行为。3 社会问题 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
社会学概论作业
对 社会学概论 课程的理解 不少于字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 社会交往 社会工作 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和各种现象之间构成的互为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认知的一...
社会学概论作业
吴小超中法143序号 社会学概 化视角下的宗教旅游。摘要 本文主要从文化社会学概论中的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功能方面对宗教旅游进行分析,试图加深对宗教旅游活动对文化的影响,以便能够更好的让宗教旅游促进文化的发展。关健词 宗教旅游宗教文化社会学文化。一 文化的含义。社会学以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