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掘进作业规程

发布 2022-09-19 03:39:28 阅读 1233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避难硐室。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井下避难硐室:为完善井“六大系统”建设,提高矿井抗灾能力,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为灾、瓦斯煤尘**等灾害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的空间,即井下避难硐室。井下避难硐室具备提供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毒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人员生存保障等功能的井下硐室,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得低于96h。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总长度:该避难硐室设计长度60米(主要硐室长度36m,通道14m),服务年限为5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由掘进一队施工,自2024年2月1日八点班开工,工程竣工预计2024年3月8日。

五、巷道平面布置。

巷道平面布置图及井上下对照图:(附图。

一、图二)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巷道布置。

1、巷道布置平面图(见附图一)

2、巷道布置说明。

该硐室采用“l”型布置方式,一个出口通往井底车场等候硐室、一个出口通往东大巷,这两个出口均在避灾路线上,有利于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巷道开口位于等候硐室东通道内。

一、支护方式及断面。

巷道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形,采用36#型u钢可伸缩支架支护,其中避难硐室两端通道净断面为:8m2,总长20m,避难硐室净断面为:12.

7m2。巷道架棚结束后必须进行全面喷浆处理。(巷道支护断面图)

一、巷道开口处施工方法:

1、开口施工前,地测科必须提前标定巷道开口位置和中线,施工队严格按线施工。

2、开口前应检查开门口点10米范围内的巷道支护情况,确保支护牢靠,并对开口处的管线、电缆等其他设备设施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开口时,根据施工现场帮顶情况,如顶板破碎要及时进行超前支护,在护好顶板情况下方可进行掘进施工作业;开口施工期间,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捣掉帮、顶活矸、危岩等,确保掘进施工安全。

3、开口施工结束后,需对门口处的巷道支架进行加固,帮顶打严闭实,检查无危险后,按巷道设计方位正常施工。

二、作业方式及施工方法:

本巷道采用掘进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的作业方式,一次成巷。掘进架棚时,先架棚梁,再刷帮站腿,最后出煤。采用手镐配合风镐落煤(破岩),人工架棚、背帮背顶。

三、掘进施工方式。

施工工艺:交**检修→敲帮问顶→掘进拱部→临时支护→破煤→永久支护及出煤→验收工程。

流程图:四、工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敲帮问顶。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打危煤(岩)工作必须两人配合,一人站在后退方便的地点,使用长把工具由外向里,自顶到帮逐段进行,另一人负责监护观察顶板,其它人撤到安全地点。

2、掘拱部上梁。

工作之前要检查前方煤墙和顶板,如果顶板破碎或压力异常容易造成冒顶危险时,要在迎头下方相邻支架梁上斜向上方打钎椽控制住前方顶板后,方可掘拱部上梁和背顶材料,新上的顶梁要用前探梁托住并找准其基准而确定其正确位置,然后上椽子挂网和背顶等进行诸项工作。

3、出矸及运输。

巷道拱顶部处理好后,经检查无冒顶危险时,人工刷帮至设计断面。从井底车场铺道至工作面,工作时产的碴石人工装车,之后由人工推车至井底车场,重车经混合井提升地面;本巷与井底等候硐室之间连接处设置道岔,轻重车经此进行调配。

4、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采用3.0m长只型钢作前探梁,并配合2个抓爪使用,抓爪间距1.2m,最大控顶距0.8m。

5、永久支护。

巷道毛断面形成后安腿打帮成巷,严格按巷道工程质量标准施工,严禁空帮、空顶。巷道形成后进行喷浆处理。

本规程所涉及到的施工巷道均采用手镐掘进。遇全岩、断层、地质变化带等其他地质构造,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另行补充爆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装岩(煤)方式。

采用人工装岩(煤)推车,混合井灌笼提升。

运输路线:掘进头→等候硐室→井底车场→混合井→地面。

见附图三运输系统图)

一、各类管线、运输设施的布置及要求。

1、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供水和排水管路、供风管路、风筒等均应按规定吊挂牢固整齐。

2、风水管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漏水。供风和排水管路使用4寸钢管,供水管路使用4寸钢管,距工作面20m范围内使用1寸胶管。

3、风筒使用直径φ600mm的软胶风筒,逢环必挂且不得漏风,风简口到工作面不得超过5m。

4、各类电缆必须悬挂在电缆钩上,且每钩只准挂一根电缆。

二、管线及风筒敷设方式。

表5管线及风筒敷设方式。

施工过程中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局部通风机安设在井底大巷内。

通风系统图: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独立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人数和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相对涌出量计算

掘=100×q绝×r备=100×1.5×1.8=306m3/mi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 m3/min

100—单位瓦斯涌出配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l%的换算值;

q绝—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 m3/min;此工作面的q为1.5 m3/min;

备—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一般可1.5~2.0,此处取1.8。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掘=4n=4×12=48 m3/min

式中:4—每人每分钟不低于4 m3的配风量;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取12人。

3、按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入风量计算:

q=q局×1×kf=270×1×1.2=324m3/min

式中q局—掘进工作面局部通出机的实际吸风量, m3/min ;dbkj-n0—6.0型2×15kw对旋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为390~120 m3/min,取306 m3/min;

1—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本矿均匀为1台。

f—为防止局通风机吸循环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本矿取1.2。

4、确定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根据以上计算,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取以上计算最大值324m3/min。

二、局部通风机、风筒规格选型。

1、局部通风机吸量的确定:

要求风筒吊挂平直,无接头漏风,无破口,风筒百米漏风率不大于2%,则有效风率为:

效=1-1.3×2%=97%

f=qf /(60×φc)=306/(60×97%)=5.28m3/s=315m3/min

式中 q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3/s;

f-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s;

qc-风筒有效风量率,%;c=97%;

2、根据局部通风机吸风量324 m3/min;选用dbkj-n0-6.0型2×15kw对旋局扇。其工作风量为390~120 m3/min,全风压为1000~4500pa(102~460mmh2o),可以达到要求。

3、风筒选用抗静电、阻燃风筒直径为600mm的胶质风筒,双反向压边接头,每10m为一节。

三、掘进工作面风量验算。

1、按风速验算。

根据避难硐室巷道最大断面12.7m2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270m3/min,验算出避难硐室风速为:

下=q掘/s=306/(60×10.2)=0.5m/s

式中v下――避难硐室外段风速,m/s;

掘―-巷道风量,m3/min;

――巷道断面积,m2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掘进中的煤巷、半煤岩巷道最低允许风速为0.25 m/s,最高允许风速为4 m/s,以上计算出的避难硐室巷道风速0.

5 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故设计符合要求。

2、按有害气体浓度验算:

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即。

q掘=p瓦/qc1%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瓦――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则 q掘≥p瓦/1%=1.5/0.01=150m3/min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306m3/min满足以上条件,所以选用dbkj-no-6.0型2×15kw对旋局扇。

四、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

1、安装局部通风机的地点设井底车场大巷新鲜风流中,此处全风压风量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且可以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的最低风速。

2、风机供电必须达到“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3、风机严禁吸循环风,通风科必须把风量配够,满足需要。

4、风筒出口距掘进工作面距离不能超过5米,风筒除去末端10米以外,不应有破口,风筒接头严密不漏风,风筒吊挂平行整齐,逢环必挂。

避险硐室掘进作业规程

城口县阳光煤矿避险硐室。掘进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 永久避险硐室掘进。编制 文德华。矿长 罗洪安。审核 赖祥槟。修改时间 二0一二年五月。会审栏。会审意见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二章地质情况2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3 第四章施工工艺7 第五章生产系统11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8...

掘进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 羊场煤矿11运输石门作业规程。贵州六盘水恒鼎实业 羊场煤矿11运输石门。掘。进。作。业。规。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编制人。编制时间 2010年11月20日 一 会审签字单5 二 作业规程学习培训及施工技术交底8 三 正文。一 工程概况9 二 地质条件10 三 施工难点...

掘进作业规程

宜宾县巨能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白沙坡煤矿 650m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宜宾县巨能公司白沙坡煤矿。二 一一年一月。650m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汇签表。会审意见。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录。第一章概况 5 第一节编制依据 5 第二节巷道布置 5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6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