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发布 2022-09-17 11:00:28 阅读 9472

第一章绪论。

1、闲暇、游憩和旅游的区别与联系。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生活。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

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是属于游憩。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的物质的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闲暇是个人工作、睡眠和其它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时间。游憩是在闲暇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家庭休闲、日常休闲和旅游。旅游是指离开常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所从事的各种娱乐活动以及为此而建造的各种设施的总和。

三者一般发生在闲暇时间,因此具有相似之处。闲暇和游憩主要发生在居住地为中心的地域,而旅游活动需要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同样追求快乐和自由,新的经验。闲暇和游憩产业的主要顾客是区域内的居民,而旅游产业的顾客包括区域内居民和外来的旅游者。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即在外过夜的)。由于所牵涉到的服务设施和空间范围远比休闲做涉及的多、远,其经济和社会意义也重要的多,旅游成为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地理学家对于休闲的兴趣,主要体现在研究城市规划问题和地方社区环境的改进之时。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它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西方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内容是极其多样化的,在从事旅游研究时表现出的跨学科性,同整个社会的开放性质是一脉相承的。对比之下,东欧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显得视野较为狭窄,思维方式过于刻板,研究领域比较局限,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也要差一些。

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这种研究主题的扩展与转移,是建立在旅游地理学者驾驭问题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4)理论和使用研究并重。旅游地理学者今天仍保持着注重研究旅游业中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传统,在注意实用的同时兼顾理性的上升。

5)参与多科学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或旅游的区域开发时,常常是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会诊;由于技术在西方已高度发达,旅游学者已开始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在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1、 国际上旅游者定义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并确认以下几种人为旅游者:

1)为娱乐、家庭和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2)为参加国际会议而旅行的人3)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地,即使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同时委员会规定下列几种人不属于旅游者:

1)不论是否签了合同而到另一个国家从事某一个职业的人2)到国外居住的人。

3)寄宿在学校的学生4)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越边境到邻国工作的人。

5)途径一个国家但不停留的旅行者,包括哪些旅行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人。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1)游客: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2)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和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5)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2)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表现为: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为旅游时间比。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是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存在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但到居民点距离不同的旅游地时,人们肯定选择最近的旅游地旅游。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旅游常常是由环境的空间差异引起的,因此人们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以便从感知上消除或减少这种环境差异,对最大信息收集量的追求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知名度大的旅游地往往比知名度小的旅游地有更大的稀缺性,人们通过旅游消除的稀缺性越大,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大。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3)旅游偏好。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因此在认知活动、情感和意向活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旅游的偏好,可以从年龄、职业、学历三方面去研究。

4、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

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长途旅游,他们常常只游览目。

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尚允许,他们一般也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

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他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用环状路线把它们。

连接起来,避免走回头路。

5、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除同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一样外,中、小尺度空间行为还有两个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只要旅游行为所涉及的是中小尺度空间,旅游者就有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的倾向。在居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一般不愿在外地留宿,一则花费较大,二来心理上对长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所以在附近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游程。旅游者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游,就表现为空间上的节点状旅游路线。在广东省西部的肇庆地区调查时发现,很多游客宁可采用往返走回头路的节点状路线,而不采用环状路线在一次数天的旅游中把全部景点游完。

在这一点上与大尺度空间行为差异较大。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会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旅游者经长途跋涉,选定暂住地后,除非暂住地条件特别差,一般不会去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好的暂住地,这种心理使旅游者愿意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大尺度空间旅游对游客的印象是长途跋涉,它只能削弱游客的旅游兴致。但在中、小尺度旅游时,旅游者常常有一定兴趣**旅行路线附近的景色。

因此,旅游效果受旅行路线的影响。比较旅游者在连云港和在青岛旅游时的效果可说明这一点:连云港和青岛都是滨海城市,两地的旅游资源都以沙滩和名山(分别为花果山和崂山)为主。

从青岛市区乘车到崂山和登上崂山后都可以看到大海,因此,青岛能给旅游者以滨海城市的印象。而连云港旅游者在沿途和登山后都看不到大海,因此连云港市很难给旅游者以滨海城市的印象,而一般海洋常常给旅游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所以,就这一点而论,在青岛的旅游效果要比在连云港的旅游效果好。

第四章旅游需求**。

1、旅游需求定义。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下,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2、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的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3)收入和闲暇。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一项离开常住地奢侈、花钱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并且必须有空闲的时间。

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5)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反之亦然。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也呈正比例关系,交通条件改善,旅游需求增大。

6)**和汇率。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旅游需求总是随着**的变化而呈反向变化。旅游**上升,旅游需求就会下降;反之旅游**下降,旅游需求就会上升。

汇率的变动影响到国际旅游者对**的看法,从而影响到旅游需求。

3、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1)确定**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2)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3)第一轮问卷**后,整理结果。

4)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5)**第二轮问卷并整理结果。

6)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

7)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轮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一致的**。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1、旅游地定义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地的分类。

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即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如游乐园为主体)、运动性旅游地、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综合性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课程《旅游地理学》课程简介

旅游地理学 课程简介。中文名称 旅游地理学。英文名称 geography of tourism开课学院 旅游学院。课程 16083学。分 3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预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内容简介 旅游地理学 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奠定...

旅游地理学

简答题。1 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07 09 探查阶段 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零散的旅客,没有特别的设施 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 发展阶段 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

旅游地理学

1,旅游 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2,旅游地理学 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过旅游痛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