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察作业。
题目名称**《大学之道》的意义学生姓名谢山莉学号111160135
系、专业师范教育学院(11级小学教育1班)
2023年12月29日。
**《大学之道》的意义。
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在借鉴和吸收孔孟荀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有目的有意识地建构了一套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这套道德修养体系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文章开头就提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可以说是做学问的三个纲领。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这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修身的第一纲领。
“明明德”重在“明德”,而“德”的思想在周初时便出现了,周人的“德”是指先王圣哲的政治行为或高尚的个性品德。孔子讲以德治国,孟子讲仁政,“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政治意义上的特征逐渐弱化而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比重则逐步加强。
朱熹对“明德”有两点:一是“明德”的内涵是人本来所具有的,是一种先验的理解万事万物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二是由于“明德”被个人气质或人的欲望所迷惑,这样一来,“明明德”便成为道德主体通过学习、修为努力来恢复本性的过程,个体后天的活动都是为了能找回自我、寻求本来善良的内在特性。
三纲领”中的“亲民”新版中已写为“新民”,“亲”字有两解:一释为“爱”,“亲民”即为“爱民”;另一解为“新”,程子认为“亲,当作新”,《大学》中“新”代表的是一种“革新”的政治作为,朱熹在解释“作新民”时把鼓舞民众的志气,振奋民众的精神,称为“作新民”,在这里,《大学》所说的“作新民”是从政治角度来讲的,朱熹还说:说“明明德”所注重的是对个体主观精神状态的一种规定或启发,那么“在新民”则涉及个体道德完善之后如何运用到群体的外用之道。
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呼唤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的民本思想。
大学》的第三条纲领是“止于至善”。“止”在这里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遵循某种道德准则的含义。“至善”显然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目标和道德境界是“明明德”和“亲民”二纲领的最终发展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实践中把“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新民”的外在事功这两方面的个体主动性行为都发挥到最高点。
三纲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表明了道德主体“从明明德”出发,经过“新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这种对主体修为实践活动的规定直接引发出“内”“外”两种相联系的具体修为方式,是儒家思想的典范。同样的,儒家学者继续以这种方式建构了八条目。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大学之道”,知识生命本身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证生命质量的前提,一个人无知,并非指没有知识,而是指没有判断力,没有区分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知觉过于迟钝。
如果生活中丧失了是非善恶的能力是很可怕的,“知”的敏锐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把握能力,圣人的先知先觉,是决定圣人地位的重要因素。“止”字决定于“知”字,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达到怎样的境界。这里的“止”是达到的意思,而非停止的意思,要达到与人交往的最好的状态,这样,我们就有“定”性了,就可以定于“仁、敬、孝、慈、信”这些做人的根本原则上,随着定力的提升,人的静气会随定而生,心静才能成大事。
“静而后能安”,有了静气,人就会心安。心安的人,对整个事件的把握就更清楚、更明白,因为他的心理状态起伏不大,波动不大,一切事情自然就在他的掌控之中。心安而后理得,心安了考虑事情就会周详,就能得道了,也就是掌握事情的发展规律了,而这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这句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也是《大学》做学问的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八条目中,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就是从自己做起,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达到最高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必经阶段,是内圣的根基;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身修后产生的良好的效果,是外王的表现。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句话是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一书以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涵盖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修为的一般过程。“三纲领”引导人们注重修为目标;“八条目”指示人们修为应该怎样做。“八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以“格物”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其奋斗目标。尽管《大学》中使用的这些范畴都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但在具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实践中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篇一 传统文化 同学们,你们吃过 羊 吗?我这里说的 羊 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羊肉。我说的 羊 是用面做的像羊似的馒头,吃 羊 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在我们家乡,每年新小麦收获以后,刚当妈妈的女人要准备些馒头和一些礼物回娘家,这叫做看 羊 过些日子,姥姥会带一些大小不同的 羊 去看外孙,这俗称...
春节传统文化作文(通用)
春节传统文化作文 通用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 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传统文化作文 通用10篇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诗,词,...
生活里的传统文化作文
生活里的传统文化作文3篇。d导语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连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 大伙儿好!看我脸上的面具多么好看。嘿嘿!红艳艳的色彩,乌黑粗暴的眼睛,尤其是头顶上那粉嘟嘟的大桃子,看起来多么帅气!前几天,我赖着爸爸买了那个面具给我。爸爸讲 京剧脸谱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