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肿瘤流行病学。
1、肿瘤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肿瘤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种肿瘤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种肿瘤的新旧病例数,而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间内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肿瘤存在和流行的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
2、我国恶性肿瘤变化趋势明显,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
3、恶性肿瘤的**预防:
肿瘤的一级预防(即**学预防):是指对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
肿瘤的二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是指对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查癌前疾病或早期肿瘤病例,从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其措施包括筛查和干预实验。
肿瘤的**预防:是指对现患肿瘤患者防止**,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率,以及减轻由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措施,如三阶梯止痛、临终关怀等。
二、 肿瘤的**及发生发展。
1、一般把环境致癌因素分为三大类,即生物(主要是病毒)、物理(主要是辐射)和化学。
2、直接致癌物:是指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内能与体内细胞直接作用,不需代谢就能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化学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是指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需经体内酶活化,变成化学性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内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
3、肿瘤不仅仅是环境因素引起,个人的遗传易感性因素也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 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
1、肿瘤细胞具有恶性增殖、分化不良、浸润和转移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2、癌基因或肿瘤基因:是指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也称转化基因。
病毒癌基因:病毒携带的转化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
原癌基因:在一些动物和人的基因组中发现有病毒癌基因的同源序列,被称为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于细胞癌基因,是经过拼接、截短和(或)重排后形成的融合基因。
抑癌基因:泛指由于其存在和表达,使机体不能形成肿瘤的那一类基因,也可称肿瘤抑制基因。
3、原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有:点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重排;启动子插入。
4、一对细胞癌基因中只要有一个被激活,就可以以显性的方式发挥作用,使细胞趋于恶性转化。
抑癌基因的变异通常是隐性的,只有两个等位基因的功能同时失活后才失去正常的抑癌功能。
5、细胞周期能否启动进行细胞增殖,主要的调控点在g1期,称为限制点(r点),它决定细胞是否通过g1期进入s期。g2/m检测点的核心是cdc2。
6、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是机体在生长、发育和受到外来刺激时清除多余、衰老和受损细胞以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群的过程。
7、用全反式维a酸(atr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因而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已经成为临床**apl的首选手段。
8、肿瘤侵袭:是指癌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同时癌细胞在继发组织器官中定位生长也包含侵袭;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通过多种转移途径,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得以继续增值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目前已经认识到的肿瘤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上皮**的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最常见,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血道转移。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指体内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转移形成,而不影响原发肿瘤生长的一类基因。
9、信号传导:是指细胞膜上或胞内受体与外界信号特异性地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细胞内反应系统,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是以一系列细胞内蛋白质的构象和功能改变为基础的级联反应。
10、乳酸脱氢酶在许多代谢旺盛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特别在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预后评价的意义。
11、带状瘤是纤维组织发生的瘤样病变,其细胞分化良好,但在组织中呈浸润性生长,常发生在腹壁。
四、 肿瘤病理及细胞学。
1、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导致其基因水平的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从而促使细胞持续过度增殖并导致发生转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比较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2、交界性肿瘤:性质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一类肿瘤归纳为交界性肿瘤。
3、癌前疾病:是指一类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前驱阶段病变,如不**即可能转变为癌,如粘膜白斑,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肝硬化。
原位癌:是指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的癌。
4、apud肿瘤系指弥漫分布于许多器官及内分泌腺体内的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该类肿瘤能从细胞外摄取胺前体,通过脱羧作用,使胺前体形成相应的胺和多肽类激素。如胃肠道各种神经内分泌细胞癌(最常见为类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c细胞**)、副神经节瘤(乳腺、宫颈、胆管)、胰岛细胞癌、merkel细胞瘤等。
5、恶性肿瘤诊断的标准是病理检查看到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肿瘤细胞原始、幼稚。
6、畸胎瘤:含有一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组织的良性肿瘤,最常发生于卵巢和**。
癌肉瘤: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混合瘤:有些肿瘤实质由**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胚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
室壁瘤:是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形成室壁瘤,不属于肿瘤。
血管瘤:多为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结核瘤:是结核菌感染而导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瘤样病变。
错构瘤:是机体某一器官内局部原有成熟组织或细胞异常组合,过度生长,形成肿块,非真性肿瘤,为肿瘤样畸形。
迷离瘤:又称异位组织肿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体内某些组织可离开其正常部位,而到一些不该存在的部位,该组织形成的肿块称迷离瘤,非真性肿瘤。
7、随着淋巴液的回流而转移到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细胞首先出现于边缘窦;而原发于淋巴结部位的淋巴瘤多首先出现于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8、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
9、目前研究认为与ebv病毒有关的人类肿瘤包括淋巴瘤,尤其是burkitt淋巴瘤,其次是鼻咽癌的发病也与eb病毒有关。
10、tamoxifen(他莫昔芬)的疗效只与er有关,而与患者的月经情况、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11、典型的尤文肉瘤x线表现为皮质增厚、髓腔变宽,随病变进展出现洋葱皮样表现。
骨肉瘤x线表现:codman三角。
12、脑组织缺少淋巴引流,转移到颈部淋巴结的极其罕见,多为沿着脑脊液的流动而播散。
13、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管壁的细胞,可显示为平滑肌和神经成分两种分化的肿瘤。判断间质瘤良恶性的组织学标准主要是根据核**像计数,结合肿瘤体积大小。gist中免疫组化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率为80%,但s-100表达阳性率仅为5%。
14、cea是监测结直肠癌扩散和**的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指标,nccn指南推荐随访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的霍奇金病原发于淋巴结,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近及远地向附近的淋巴结扩散,其组织学特征是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有不等量的肿瘤细胞。
16、癌细胞形成巢片结构,与间质分界清楚;肉瘤细胞弥散,与间质混杂。
17、cd20是b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抗原,约95%的b细胞淋巴瘤可表达cd20,**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即为cd20单抗。
18、t-psa是指总的psa,f-psa是指游离的psa,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前列腺癌f-psa低,t-psa高;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psa高,t-psa低。所以t-psa/f-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
五、 肿瘤免疫学基础。
1、肿瘤特异性抗原:存在于肿瘤组织上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上的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某些正常细胞上也存在的抗原,但在肿瘤组织中发生突变或呈异常高表达。
2、对于抗原性极弱的肿瘤细胞,机体主要进行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从而发挥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通过ⅱ类mhc分子介导ctl发挥杀瘤作用。
3、抗肿瘤体液免疫效应均由抗体介导,adcc是指抗体igg的fab段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携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4、巨噬细胞的杀瘤作用为mhc ⅱ类限制。
5、lak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实质为大剂量il-2诱导的体外刺激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包括nk细胞和t细胞),经培养扩增而得到,具有细胞毒性效应。
6、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激发或增强患者的特异性抗瘤免疫应答,是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
7、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8、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各种免疫细胞):
9、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1)瘤细胞缺乏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所必须的成分。
2)免疫选择。
3)免疫抑制性细胞。
4)淋巴因子产生异常与th1/th2漂移。
5)免疫抑制因子。
6)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相关专业知识
一 a11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称为。a.控制。b.人员管理。c.评价。d.组织。e.计划。2 期望理论由哪一位管理学者提出。a.马斯洛。b.维克多 弗隆姆。c.赫茨伯格。d.麦格雷戈。e.亚当斯。3 护理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是。a.现代化。b.专业化。c.先进化。...
相关专业知识
1.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2.对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是入院后 48h 发生感染。3.关于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感染。4.患者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易发生感染。5.内源性医院感染为难预防 染。6.目前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
相关专业知识考点
1.预防佝倭病的措施不妥的是佝倭病是因为v 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而引起。2.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是右下腹同定压痛点。3.会阴切开术后产妇的卧位为健侧卧位。4.患者女性,30岁。因外伤后感染,发生了气性坏疽,最重要的 是清创。兴奋试验,如trh有升高反应其意义为可排除甲亢。6.患者女性,宫内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