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金融作业

发布 2022-09-08 10:45:28 阅读 8759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 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

关键词: 通货膨胀,供给管理,流动性过剩,总供求模型。

自从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10月份中国的cpi**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央行也随之在10天内连续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本轮通货膨胀有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

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本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这与以前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的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们分别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类型的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

近年来,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图2反映了这种情况。图2给出的是从2023年1月到2023年9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之比。

在2023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23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由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如此,**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因购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就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的物价**却有其特殊性。

当流动性过剩出现时,首先**的是资产**,随后商品**开始**,而且商品**的**幅度远远低于资产**的**幅度。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从供给一边说的,从需求一边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有效需求不足”的意思就是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需求快达到饱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很低,因此随着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增加,老百姓并不大量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而储蓄就是对各种资产的需求。

2.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

(1)工资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各种引入瞩目的事件如“民工荒”现象、某企业连续出现十几次员工跳楼事件、频频出现的劳资纠纷和罢工等等都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相应的,中国各地**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工资成本上升并不是坏事。实际上,工资成本上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资收入,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工资成本的上升。

因此,工资成本的提高本身对经济就有了两面性:一方面,工资提高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工资提高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生产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问题。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小结。以上分析有助于解释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流动性过剩导致物价的普遍**,这包括资产**和商品**两方面;(2)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资产**的快速**,以及商品****从时间上落后于资产**的**、从涨幅上低于资产**。

二、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组合。

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通货膨胀呢?我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过于简单,已经无法应对目前的通货膨胀。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管理,而需求管理在应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时效果很好,但在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1.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关于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所论述,本文就不重复那些了。

在本人看来,教科书上说过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并不是最重要的,需求管理政策最主要的局限性有两个。

(1)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众所周知,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

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

(2)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滞胀”)方面效果很差。如图3所示,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水平为pf,产出水平为yf。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至as2,均衡**就会上升到p1,均衡产出下降至y1,经济中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也就是“滞胀”。

此时,如果用需求管理来应对,效果就较差。

因此,在经济面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需求管理不管怎么做都有重大缺陷。要解决失业问题;通货膨胀将更严重;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必然进一步推高失业。因此,要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工具,这就是供给管理。

2.供给管理。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

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在短期内调控的,**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

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

那么哪些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呢?也就是说,**的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都有哪些呢?我们认为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有以下几类。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为货币政策调节的是利率,而利率是资金的**,因此,利率的变化直接会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

当然,货币政策也影响总需求,因此,货币政策既是需求管理政策,也是供给管理政策,其需求效应可能大于供给效应。

(2)财政政策。一些财政政策工具也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其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以作为供给管理政策工具,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然可以被用于短期需求管理,自然也就可以被用于短期供给管理。

(3)要素**政策。调节生产要素的**,比如能源、原材料**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实际上,货币政策也是要素**政策的一种。

3.以总供求模型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采用的还是is-lm模型,强调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们知道,is - lm模型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那时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需求一边,对供给一边缺乏了解,也不甚重视。

本人认为,在宏观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总供求模型的今天,继续用is- lm模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已经过时,应把总供求模型作为这种框架。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分析框架应该让位于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框架。这两个框架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不同在于:

(1)在目前的政策分析框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被看作是需求管理政策。这实际上是不对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都既可以影响总需求,也可以影响总供给,因此可能是需求管理政策,也可能是供给管理政策,一项具体的政策也可能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苏剑,2008)。

(2)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显然比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高一个层次,因此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多目标,应对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一个经济面临的冲击无非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冲击的**,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它;苏剑(2008)指出,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用需求管理应对需求冲击,用供给管理应对供给冲击。

(3)与需求管理相比,供给管理政策工具更为灵活多样,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细化管理或者“微调”。比如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都可以对受影响人群、地区或行业予以精确界定,因此就可以针对特定的人群、地区或行业设计政策。

三、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那么,“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政策呢?

1.需求紧缩。需求紧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财政性需求紧缩,一是货币性需求紧缩。

在需求紧缩的大框架下,需求管理内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松紧搭配,这跟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没有区别。

(1)在目前的情况下,财政紧缩不合适,因为财政性需求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因此会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尽管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但应该承认的是,通货膨胀率的绝对水平并不是很高。无论如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物价不可能不变,否则**机制就不可能起作用,因此物价的变动是很正常的。

物价**率过高,老百姓可能就承受不了;而物价**率过低,经济就容易陷入通货紧缩,而治理通货紧缩的难度远远大于治理同样幅度的通。

2)我国应该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实施紧缩性需求管理,也就是所谓的“量化紧缩”政策,而不是**型政策,即加息。

在我国,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银行只能盯住一个,放开另一个;而在我国,利率不是市场化的,货币供给和利率同时受**银行控制,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跟那些国家就不一样。

假定我国不紧缩货币,但提高利率。结果会如何?加息会导致企业减少投资,这一方面会紧缩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会导致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多余出来的货币就会流向资产市场,加剧资产泡沫。

因此,加息在我国的效果就是紧缩实体经济、扩张虚拟经济。这不符合我们调控的目的。

那么,如何实施“量化紧缩”呢?(1)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资本管制以限制热钱的流入。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提高的空间已经很小;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政策的空间也很小。

因此,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1)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积聚,**税收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

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2)加速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国内多数人对人民币升值充满疑虑,主要是担心其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刘伟和苏剑(2010)指出,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人,强调的只是升值后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会被削弱;在刘伟和苏剑( 2010)看来,人民币升值也罢、不升值也罢,中国产品的**优势最终都会被削弱,但不升值反而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他们比较了人民币升值和不升值两种情况。

(3)改善管理、深化改革,以降低成本。比如**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善**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劳动就业体系改革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

四、总结。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

尤其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根本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

财政与金融作业

一 有观点认为,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你以为如何?为什么?答 银行对基础货币缺乏完全的控制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来 会注入,热钱的出入央行无法控制。2.国债品种缺乏,影响央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控制力。3.倒追机制 使得货币的供给并不完全取决于 银行,这一机制是我国货币供给实践中所特有的...

财政与金融作业

一 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10月12日,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3年内免征印花税 11月1日起,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月销售额 或营业额...

财政与金融作业

公司简介。南京化纤股 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系南京化纤厂,该厂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于1964年建成投产。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3月公司 在上海 交易所上市。现总股本1.9亿股,流通股8017万股,净资产5.9亿元。公司位于南京市北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毗邻南京长江二桥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