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 2022-09-04 01:53:28 阅读 1098

7.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克(gorden tullock)等人。

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在2023年代相对成熟地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信息等市场活动,并关注**失灵等。直到今天,新凯恩斯主义仍在发展。

二、思考题。

1.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在二战后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答:经济学原理与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

与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个量分析法不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法。

二战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1) 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学的发展是“问题导向型”,它是沿着“经济问题——经济理论——新的经济问题——新的经济理论……”这种轨迹而不断发展演进,而每个经济学流派主导理论的形成过程都有一个“三部曲”: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政策思路——经济理论。

2) 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20世纪前半期,英国是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库”和研究中心。在20世纪前半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罗宾逊夫人(joanrobinson)、庇古(arthur cecil pigou)、米德(哈罗德(等。

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大多只是凯恩斯思想的学习者和追随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20世纪下半期,从著名经济学家群体规模、经济学流派数量、经济学说影响力等指标来看,美国都超过了英国。

20世纪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移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心的转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移到了美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就随之移到了美国。因为经济发展领先,经济问题的出现和研究手段也必然领先,由“问题导向”的经济学和研究方法也自然领先。

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是经济学说发展的土壤,发达的经济学只能产生于发达的经济。

3) 出现了理论融合化的趋势。经过20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以及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交锋,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

2.如何认识不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

答:首先,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是经济学内部充满了争论的结果与正常反映。比如整个新古典经济学从总体结构到许多局部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都面临着不停的争论,具有不确定性,甚至矛盾。

经济学正是在这种矛盾和远非超脱出世的状况中在往前走。走到今天了,一位研究经济史和经济学史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是不客气地说,就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重大的实际问题而言,经济学还是“没有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从未作出过回答”。

其次,即使在一个领域中,即使研究的问题基本相同,但对经济环境的界定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派,这就必然会产生观点的碰撞。像自然科学对自然不断地加深认识一样,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并基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地认识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再次,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进或变动,也可能产生出重大的经济理论或学派,这样观点的碰撞与分歧就难以避免。当今现代经济学中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主要就是对经济环境给出不同的界定而得到的。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或刻画的不同,所得出的理论结果往往会不同。

最后,经济学观点的碰撞是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决定的。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

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

所以,如何清楚、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济环境,并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这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

3.你是如何认识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自由主义一统天下。

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经济自由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期。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表达了对自由放任的偏爱,他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动机和行为会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指导,使得经济当事人的活动能够转化成社会的最优状态,因此,**只需要承担保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设施等公共职能。至20世纪3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观念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2)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到来,国家干预主义取代市场至上的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大萧条的出现意味着作为经济调节工具的**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致命缺陷,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的均衡可能以过高的非自愿失业为代价,总需求的严重不足是导致这次大萧条的原因。为了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总产量和就业水平,旨在调节总需求的积极的**干预是必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助提高有效需求,克服市场经济整体的不稳定性。因此,凯恩斯主张在保证个人经济自由的基础上扩大**职能,发挥**在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方面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捧,以其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走上国家干预的道路。

3)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至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大幅减缓,经济波动频繁,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在供给和生产方面存在许多矛盾。此时,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陷入危机,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和攻击,众多反凯恩斯的学派以新自由主义面貌重新崛起。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理想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理性个体的自由行动以使经济达到均衡;经济频繁波动是过度的**干预引起的,特别是赤字财政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失业增加的罪魁祸首,因此他们主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而**的职能应局限于维**律和秩序、界定和保护产权,固定规则、促进竞争等方面。

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各国**纷纷放松管制,对一系列经济部门不再进行干预。

(4)21世纪: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纷争再起。

莫衷一是之际,世界经济再次面临深刻危机。面对日益陷入困境的经济,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力干预,特别是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代表的美国,**连续推出经济救援计划,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对此,反对与支持的声音一样强大,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的干预措施是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得预想的结果,争论的核心实际上是**干预是否会破坏市场机制。

总体评价:第一,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在本质上同自由主义没有不同。因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国家干预主义并非要取代市场制度,干预的目的是要修改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则,以保护并加强它。

国家干预主义的领军人物凯恩斯就指出,**不应该介入“那些私有经营者已经在进行的活动”,而是去实现“私有者不去实现的那些职能”,去做“**不做出就无人会做出的那些决策”,他认为,建立在个人经济自由上的国家干预能减缓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这点来看,凯恩斯实际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第二,尽管目前理论界对国家干预主义的批评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理论可以穷尽所有的经济现象。

4.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思想和政策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 单项选择题。1 d 2 c 3 b 4 a 2 判断题。1 对 2 错 3 错 4 错 5 对 6 错。3 简答题。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总过程的研究以宏...

宏观考试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 1 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 cdp 的哪一部分 如果有影响的话 解释之。a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 gdp 中的消费 c 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b jane 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 jane 姑妈买了一...

高鸿业版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1 授课教材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下册宏观部分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2 课后习题范围为 第十三章至第十2七章。3 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