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评分标准]答案(1)2分。答案(2)3分。
4.净化说。
1)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谈的是悲剧的效果。
2)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净化。过强的感情通过眼泪得到宣泄,过弱的感情通过悲痛得到加强。
评分标准]答案(1)2分。答案(2)3分。
5.日常生活审美化。
1)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绘。
2)指的是在这样一个大审美经济时代,审美的要求会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
评分标准]答案(1)2分。答案(2)3分。
6.心理距离说。
1)心理距离说是由瑞士学家布洛提出的;
2)认为审美主体在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评分标准]答案(1)2分。答案(2)3分。
四、简答题 (共2题,每小题为10分,共20分)
1.请简述美感的特征。
1)无功利性:指的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实用功利的考虑。
2)直觉性:美感是有一种直觉,超理性,但是审美直觉包括了理性的成分。
3)创造性: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
4)超越性:美感是体验,是对主客两分模式的超越,是一种精神的超越。
5)愉悦性:是美感最明显的特征,是由于超越自我、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而在心灵深处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评分标准] 答案(1)-(5)各2分。
2. 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写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请阐释它的美学内涵。
1)先解释下这句话,这里说的是兰亭如果不是因为有王羲之,用审美的眼光照亮它,它清澈的河水和美丽的竹林,都会埋没在空山中。
这里有三层意思。
2)美不是天生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3)美并不是对于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4)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民族、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5)总的来说,不存在一种实体化、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评分标准] 答案(1)2分,(2)-(4)各2分,(4)为2分。
五、 论述题 (共1题,共1题,第1问7分,第2问13分, 共20分)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飘逸这一审美范畴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1)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的文化。
2)一个是指的精神的自由超脱,精神可以不借助外物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3)另一个指的是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
评分标准] 答案(1)3分,(2)(3)各2分。
2. 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飘逸这一审美范畴的。
1) 谈论飘逸的美感。李白作品体现了道家的游的精神,即呈现了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或者谈到下面三种美感其中之一,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二是意气风发的美感,是一种意气风发、放达不羁、逸兴飞扬的美感;三是清新自然的美感。
如何体现?2)从李白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
3)李白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
4)纵逸天成的语言。
或者从作品本身(风格、主旨、流派),作家,时代背景分析也可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评分标准] 答案(1)4分,(2)(3)(4)各3分。
美学原理试卷B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期末考试试卷参 2009 2010学年度下学期考试科目 美学原理 考试年级 2007 级考试类型 闭卷 b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二 判断题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三 名词解释 请在以下6题中选择4题作答,共4小题...
《美学原理》答案
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 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a 黑格尔。b 康德。c 鲍姆嘉通。d 海德格尔。正确答案 c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 的体系。a 唯美。b 生命。c 唯心。d 意趣。正确答案 b 以美育代宗教 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 王国维。b 梁启超。c 鲁迅。d 蔡元培。正确答案 d 西方美...
《美学原理》答案
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 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a 黑格尔。b 康德。c 鲍姆嘉通。d 海德格尔。正确答案 c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 的体系。a 唯美。b 生命。c 唯心。d 意趣。正确答案 b 以美育代宗教 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 王国维。b 梁启超。c 鲁迅。d 蔡元培。正确答案 d 西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