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业材料

发布 2022-09-02 05:31:28 阅读 5036

社区是我家。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区这个“细胞”真正实现了文明、和谐、公平,社会肌体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的主要功能是社会管理职能,大部分社区居民在需要社区盖章或者是办事时,才会与社区有些“浅层次”的交道。因而,要培养居民的归属感,需要加强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邻里环境、政治环境、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从而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居民感觉到“社区是我家”。这样,居民才会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支持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进一步加大社区投入。

新成华:**作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角,该如何去做,才能让最广大的居民增强社区认同度?

侯渝生:**可以通过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居住地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居民就能增强社区的认同感。这就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急群众之所急,结合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公共服务。

比如说,当得知居民迫切希望改善社区脏乱差现象时,**就应该尽力帮助解决。

同时,**还应该加大投入,向社会购买服务,打破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好了,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幸福了,也就更加爱热这个社区,从而不断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成华:**该怎样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侯渝生: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践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还应适当增加培训力度。

此外,为了留住社区优秀人才,稳定社区干部队伍,**还应该加大投入,相应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充分激发其积极性,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新成华: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提高社区凝聚力,形成社区归属感的根本所在。社区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呢?

侯渝生:要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社区必须借助市民学校等社区设施,不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社区培训班,以及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提高居民的文化。

素质和修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社区意识。有了社区意识居民就能真正认识到“社区是我家”,才会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社区还要鼓励支持成立多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中介组织。比如说,社区老协,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会,舞蹈协会等,将拥有共同爱好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吸纳在一起,从而增进邻里间的情感沟通和信任感,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在社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氛围。

新成华:那如何吸引中青年人的参与呢?

侯渝生:可以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来吸引青年人的参与性。从娃娃抓起,培养归属感和认同感,开辟儿童的玩耍空间,让孩子们成为中青年人之间交流、联系的催化剂。

新成华:现在的社区书记、主任大都是公推直选产生,他们在**和居民间怎样处理好角色的转变呢?

侯渝生:社区是**的延伸,也是居民的自主组织。既是代表着**的形象,又是社区居民的代言人。

因此,社区既要做好对上服务,又要做好对下服务;既要落实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解决好居民反映的问题。社区要寻找居民需求,主动为其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得社区与更大范围居民保持亲近,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

居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新成华:现在仍然有很多居民不热衷于社区活动,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侯渝生:作为居民应该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和活动中来,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让自己的人身价值得到完美的体现,社会关系得到延伸。

可以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每个居民都应该热爱社区,增强社区归属感,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同时,该社区还建有成都第一家“宝贝基地”,促进城乡“文明融合”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冲突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社区归属感。

是社区形成的纽带,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是化解社区矛盾的基础。只有社区居民归属社区,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建设社区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进步、和谐。可是过去我们与社区很少联系。

首先,传统的单位意识制约居民社区意识形成。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依靠单位实现自己的一切利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严重依赖单位,根本没有“社区”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居民的利益关系开始转入社区。

但是这一转变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在减少对单位依赖的同时,单位情结并不会瞬间即逝,单位仍然是大多数居民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

其次,社区缺乏相对统一的社区理念和社区文化。由于社区内不同居民个体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定居时间长短、性格爱好、甚至户籍、语言等多种不同的存在,社区居民之间的求同存异性很难达成,加之社区在建设中缺乏特色,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社区理念和社区文化,也缺乏相对统一社区价值取向和社区生活圈的氛围。因此,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比较多的倾向封闭性和孤独性,而不是开放性或交融性。

反映到社区层面,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体现不出主观性,不愿去主动关心邻里或参与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互助,不愿去主动了解和参与社区建设。

再次,社区功能发挥不足也是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原因。当前,一方面,社区自治不足,居民无法形成西方社区居民所拥有的主人翁意识,加之目前社区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仍是自上而下传统行政管理性质,社区直接面对的众多事务的对象是相关职能部门或乡镇**,而不是社区居民,造成社区对上负责的利益需求大于对居民负责的职责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居民的实际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且会降低居民对居委会的信赖感及价值认同感。

另一方面,目前社区是责大权小,以致社区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社区可掌控的社会资源明显不足,服务居民也显得力不从心,社区内的居民在遭遇各种困难时,社区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在情感上是疏远的、寄居的。这种对社区的疏远的、寄居性的心理,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同和归属。

最后,社区建设的载体不够丰富,活动缺乏吸引力,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社区的基础实施建设有所改善,但是,总体上其基础实施建设还处于相对的低水平状态。社区驻地单位或共建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相对于社区建设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

又因为目前,社区工作人员较少,经济待遇和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又身兼社区多项工作,时间精力及能力有限,从而使得社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机会直接打了折扣。

当前很多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处于弱势状态。其表现为:居民对社区认知不够。

部分居民甚至有一些机关干部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居民邻里意识淡薄。邻里意识不强也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的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体现之一。

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较低。居民对社区参与程度是影响社区认同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居民对社区参与越多,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就越强。社区要想将越来越松散、越来越游离的“社会人”有效的组织起来,使社区居民主动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公民责任,激发社区居民社区建设主人翁意识,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完善社区自治体制,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社区自治和参与是社区认同和归属的核心价值。完善社区自治,关键是要落实《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社区自治章程》、《居规民约》,成立社区代表大会,由社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范围内的业主代表大会、物管以及其他中介组织都要对社区代表大会负责,进而跳出**主导下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运作模式,在党和**领导下,真正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当家作主。

通过这种社区自治模式,社区重大事项按民主程序决定,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不断提升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水平,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首先社区要结合本社区固有的特点,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居民反响强烈、群众要求迫切、矛盾聚集较深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解决社区居民具体的生活困难和问题,使社区居民。

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进而减弱社区居民的疏离感,增进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依赖感、归属感。其次,社区服务应针对不同居民的情况分层次进行有效服务。对困难居民,侧重于物质上的帮助和扶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好,但在照顾子女或老人方面存在困难的居民,应以提供信息服务、帮助监护服务为主。

通过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又可以增进邻里的感情,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再次,要严格“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做到深入走访群众,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社区稳定,建立和谐、平安的社区软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增强社区凝聚力。

创新社区活动载体,激发居民参与活力。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伦理道德、科学知识、法律常识、文化娱乐等活动,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中来。群众觉得这些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共享。

通过评选学习型家庭、科普型家庭、学法守法家庭等特色家庭和评选“五好”楼群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组建社区文体队伍,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互助等活动,加强社区成员间、不同群体间的社会团结,激发他们“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

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提高社区文化的维系力。在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应的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力争打造一批自治型、文化型、服务型、学习型和安居型等特色社区,形成各自社区建设的统一理念,培育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是我家”的浓厚氛围。社区要把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宣传教育的第一阵地,做好宣教工作,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宣传社区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工作性质,特别要抓好居民代表、居民巷道(楼栋)长、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

结合开展社会法律、道德、科普知识、文化艺术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的一系列好人好事。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宣传群众最关心的。

事,让社区居民群众走进社区,认识社区、信任社区。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干部队伍。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多数未经过社区工作的专门培训,社会工作能力欠缺。对于如何促进居民参与,发展居民新的共同价值观,扩展各类居民的活动范围,促进居民间相互适应与合作,他们还力不从心。

在社区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且工作方法陈旧,很少有所创新,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因此,加强对社区干部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社区干部队伍势在必行。

社区先进材料

尊师重教无声奉献。风雨如磐坚定不减。松烟社区 十佳尊师重教模范 先进材料。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这是个硬道理。松烟社区充分认识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而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内涵。他们明白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后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工程。所以,在工作中,他们本着一心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谋...

社区先进材料

有了小社区阳光灿烂 才有大社会的万里晴空。中山东路街道迎宾南社区先进材料。迎宾南社区位于中山东路以北 新华东街以南 西起锡林北路 东至呼伦南路 总面积0.2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1432户,人口2845人,常住人口2004人 残疾人35人,少数民族546人,有蒙古 汉 回 满 达 俄罗斯等多民族组成 ...

社区创建星级社区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狠抓创建彰显特色 一 社区概况 花园社区于2019年3月成立,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共有办公用房300平方,社区工作人员4名 有 国际 商业广场 爱特大厦 新城蓝钻等四个居民小区,共有住宅楼27幢,商业用房9幢,入住后共有居民4264户,目前现有常住居民6580人。社区建有集劳动保障 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