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作业

发布 2022-08-27 15:38:28 阅读 1420

班级:f1570816临八六班姓名:王楚翘学号:315716910017

名词解释。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一般采用50%效应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肝药酶: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组成,其功能是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生物利用率: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otc: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是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用的药品。

仿制药物: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础准则。

简答题。如何理解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分为对因**和对症**。

对因**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子,彻底**疾病,也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菌。

对症**是指改善症状,不能****,也叫治标。例如休克,心力衰竭,心跳或呼吸暂停等情况采用对症**。其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不良反应又分为:副反应side reaction、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 **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应用**剂量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多数较轻微且可预料。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后遗效应:停药后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

**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者,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何为处方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品有那些特点。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s: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 drugs: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用的药品,有以下特点:

(1)使用非处方药一般不需要医生处方和监督就能买到。

(2)非处方药是消费者能自行判断和**的轻微病症以及部分经确诊后(不需经常调整用药剂量)的慢性疾病所用药品。

(3)非处方药的作用是减轻疾病的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减轻已确诊的慢性疾病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或**。

(4)大多数非处方药均限定使用时间,不宜长期服用。

(5)非处方药安全性高,毒***小,不诱导耐受性或抗药性。

(6)非处方药的标签与说明书通俗易懂,科学、详细。

(7)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激动药、拮抗药、反向激动药的特点。

1.激动药(agonists):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的兴奋的效应。分为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负性激动药物。

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α=1),能产生最大药理效应。

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对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低(0<α<1),与受体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

反向激动药物(inverse agonist):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受体的构型向非结合状态方向转变,并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物相反的生理效应(α<0)。

2.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

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降低了效价强度 ,未改变效能,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受体成强键不可逆结合,如共价键,相当于灭活了部分受体。与激动药的别构位点结合,降低其效能,降低或未改变效价强度。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口服给药: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

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因此,某些药物必须空腹服药而另一些则需餐后服药,尚有部分药物不能口服。

2.注射给药(消化道外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途径。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希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产生迅速可靠。这是其它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注射针头插入皮下,注射后,药物进入小血管随血流进入体循环。皮下注射常用于蛋白质类药物和胰岛素给药,该药口服可被胃肠道破坏。

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舌下给药:一些药物可置于舌下(舌下给药),能被舌下小血管吸收。

尽管口腔粘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吸收有特殊意义。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效果。

4.直肠给药:许多口服给药的药物可以栓剂形式直肠给药。

药物与蜡状物混合制成栓剂,即便插入直肠亦不会溶解。药物可通过直肠壁丰富的血循环迅速吸收。当患者恶心、丧失吞咽能力、限制饮食和外科手术后等不能口服时可用栓剂直肠给药。

一些药物的栓剂形式有刺激性,这类病人应采用消化道外给药。

5.经皮给药:一些药物可以涂敷剂形式将药贴于**表面。

这类药物可增强**渗透性,不经注射便可经皮进入血循环。这种经皮给药可缓慢持续很多小时或很多天,甚至更长。然而,这种途径受药物通过**快慢的限制。

只有那些日给药量少的药物可采用此途径。

6.喷雾吸入:一些药物如气体麻醉剂和雾化抗哮喘药物(置容器中定量供给)可吸入给药。

这些药物通过气道直接入肺,并在肺内吸收入血循环。只有少数药物可用此途径。因喷雾吸入进入血液的药量差异性大,故这种途径很少用于**除肺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疾病。

药学导论 大作业

一 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完整的检验原始记录都应包括哪些内容?药品的原始档案以文字 图表 数据 摄影等方式记录和见证了研究的真实过程和科技的发展。药品研究原始记录是新药研究的凭证 参考依据和科学研究最真实 最可靠的历史过程记录文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2.简述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

药学导论 大作业

一 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完整的检验原始记录都应包括哪些内容?完整的原始档案以文字 图表 数据 摄影等方式记录和见证了研究的真实过程和科技的发展。药品研究原始记录是新药研究的凭证 参考依据和科学研究最真实 最可靠的历史过程记录文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2.简述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

药学导论A课程作业 无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姓名 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1.何谓药品 药品的 有哪些?2.如何理解药品的特殊性?3.请简述药学的主要任务?4.如何理解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联系?5.如何区别中药与天然药物?6.中药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中药的药性是指什么?四气是指哪四种不同药性?五味是指哪五味?简述五味与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