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去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会乡段家湾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旬日虽短,却已在脑海中播撒下了爱的种子。每当忆起大山里的光景,都感觉像做梦一样,恍如隔世而又意犹未尽,这段经历也让我对暑期支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流言止于智者——驳暑期支教流言。
报名支教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短期支教的流言,其中,一篇名为《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文章流传最广,文中配图是一个满脸充满渴望神情的山区小孩,那破旧的衣衫、稚嫩的脸蛋、清澈的眸子透着期望的光芒,与支教宣传片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却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朋友常用这篇文章跟我开玩笑,我也玩笑地回答他:“我就是去看看他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
”我们去段家湾小学时,路过东会乡停车休息,与路旁一位大娘闲聊,得知我们是支教队后,她很认真的说“能不能给我们村里的小孩也补一补?”方言有些难懂,她一激动说得又快,连续讲了几遍我们才听明白,但分身乏术,我们只得按计划进行。在学校和孩子们接触久了,就会产生有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也许很多人感受不到,觉得暑期支教不合时宜,其实当真正到达那些贫困山区,才会发现当地孩子对教育的渴望,才知道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孩子对暑期支教并不排斥,而且十分欢迎。
不可否认,短期支教确然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的影响,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的问题,在认识其缺点的同时也要扬长避短!村民的淳朴让人感慨,而流言的无聊更让人气愤,所谓“流言止于智者”,像秦火火这样的网络推手虽能利用大众心理掀一时之风浪,终会被揭穿于众。对于暑期支教这个话题,一样不能轻信谣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要勤加思考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暑期支教意义。
最近,央视有一个名为《开讲啦》的栏目很火,号称中国电视上首个青年公开课,节目只有45分钟,时间虽短,却让人有别样的收获,如其中一位青年代表说得好“公开课上的收获是在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我们大学生虽不比各界名流、社会贤达,然就其本身的经历分享于山野小童也未尝不是件乐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长期支教相比,暑期支教从另一个角度向贫困地区提供着帮助。首先,宣传爱心架接桥梁——志愿者作为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地区沟通的桥梁,前期会投入很大精力宣传山区情况,并引导市民爱心,从而达到呼吁社会关注、帮助山区儿童的目的。其次,志愿服务重在分享——支教队伍人人都有一技之长,给学生带去入门的知识和兴趣的萌芽,书法不一定名垂千古,体育也不一定上奥运会,只是在单调的生活中加一些丰富多彩的元素,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不只是技艺还有经验,大学生在闭塞的山村如同状元一样受人尊敬,志愿者自身的努力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励志故事。最后,短期支教资助为基——资助分衣物和奖学金两部分,这最直接的援助形式也是村民们最喜闻乐见的。衣物由学校当局酌情发放,奖学金则在校长的帮助下选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资助至初中毕业,争取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或许既是如此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完善暑期支教模式。
在校大学生是暑期支教的主力军,他们年轻、乐观、富有激情和活力,同时难免会有一时意气、应变不足、心理素质差等缺点,而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团队意识、决策力和执行力方面训练不足,一旦出现纰漏,在远离校园的陌生山区,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实践活动的挫败。暑期支教的重点在于“支”而不在“教”,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几点改善意见:
第一,加强团队建设。暑期支教时间短,任务重,一个支教小队十人左右,队员分工各异,有摄影、宣传、调研、后勤等,大家各司其职才能让支教队这只大船平稳的前进。分工既定,就需要个人执行力的支持了,队员经过层层考核,个个能力不凡,能把各项工作出色完成,定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共同的理想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理当同舟共济,只是这么多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有性格习惯、言行作风上的摩擦,如何处理摩擦、保持团队和谐是一项重要工作。是缘份把我们聚在一起,一份同甘共苦的友谊殊为不易,一个和谐的团队必然会让每一个队员都受益匪浅。
第二,完善实践模式。暑期支教为人诟病的地方主要在时间,而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最有意义的事是每支队伍所努力追求的。为了更好的与孩子们交流,课间活动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在一起游戏是最好的交流方式,然而通过玩耍的熟识容易让支教队员失去老师的威严,所以,一定要在课堂上维持课堂纪律,不惜板起面孔斥责调皮的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学校秩序,不给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不宜设置学校本有的传统科目,因为支教队员的教学方式、知识水平与当地老师不同,恐学生接受新式教育后对老师产生不服心理,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威信和日后的教学。
第三,建立长效机制。短期支教要有后续的工作和持续的关注才能巩固支教的成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仅给当地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对暑期支教本身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们每年都盼着志愿者来,并希望他们能多待些日子。
孩子的要求并不高,暑期支教的模式限于种种情况,不能实现,而这种需求愈加强烈,即可顺势推出长期支教,有短期支教经验的队员参加长期支教在生活、教学和心理准备上都有莫大的优势。
暑期支教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循序渐进的探索着,希望建立一个切实可行、运行高效、有内涵有营养的暑期支教模式,以期繁荣支教事业,贡献山区教育,圆孩子们一个中国梦。
暑期实践报告 支教
我们带来了许多华电同学们捐赠的衣物,还有队员们凑钱卖的文具。事先我们已经把这些衣物分好类,搭配成套,大小兼顾。游戏过后,我们将所有孩子们集中到一间教室里,开始给他们分发物品。领到衣服和文具后,孩子们脸上挂着说不出的喜悦。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感动的是,最后他们竟然集体向我们行少先队礼,然后说 谢谢哥哥姐姐...
暑期支教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 2010年8月2日到7日共六天。这个假期,本来想在北京找个什么工作实习一下,但是思家心切,便打算回家再找了。有个以前的同学说他要去支教,我便满心欢喜的加入了他们的支教团队。我们一共6个人,他们都是在兰州读书的积石山县人,是自发组织的这次活动,都是豪情万里,但也有忐忑不安,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
暑期支教实践报告
第三天,站队的时候孩子们又忘记了自己的位置,或许是孩子们太小了,也许是没有站队的习惯,我们又重新安排了队形,并且再三嘱咐孩子们记下自己的位置,然后我们教了前一天晚上学的体操,小班的孩子领悟能力毕竟没有大班的孩子好,所以小班的进度比大班慢。一节课下来感觉比平时累好多,下午肚子早早就饿了,下课早的队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