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定稿

发布 2022-08-17 09:05:28 阅读 7869

2009-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末测试卷。

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 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 xiá( 思,李白困居长安的慷( )慨悲吟,杜甫身处茅屋的jì( 世情怀,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 )愁,通过熠熠生辉的、隽永的文字流传永久。

a.遐 kāng 济 lb.暇 kāng 济 lí

c.遐 kāng 寄 ld.暇 kāng 寄 lí

2.选词填空,准确的一项是( )

备选词语:寂静安静平静。

过了半晌,四周依旧是一片死一般的 。

我的这位朋友的热烈的握手和简单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情很久很久不能 。

个个人那么专心,考场上那么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那时天还没亮,周围是很的,只有机器房的响声。

a.寂静平静寂静安静 b.安静平静寂静安静

c.安静平静安静寂静 d.寂静平静安静寂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七星岩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b.独秀峰石刻中有一块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的摩崖石刻,上面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字不差的字句。

c.象山水月洞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形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d.关于纪念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舜帝曾南巡到桂林虞山,从秦代开始就建有虞帝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对两江四湖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戏剧,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5.《鲁滨逊漂流记》中有个情节:鲁滨逊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这个暂时栖身的地方不宜久居,他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 )

地势要高有淡水要安全,避免暴晒,抵御野兽。

要能望见大海有小动物,排遣寂寞有木材,方便造船。

a. b. c. d.

6.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等等。如果要你从下面的四副对联中挑选一副送给爷爷,为他祝寿。你认为恰当的一副是。

a.依山傍水景中胜景坐北朝南画里新居。

b.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

d.故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7~11题(共10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7.以下各项是对本文的综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这篇驳**很经典,它思想深刻,语言犀利,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

b.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感受到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那种忧国忧民、关心民族命运的热切情怀。

c.驳**有它自己的文体特点。无论是立意、结构还是语言,都有不同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地方。

d.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只是逻辑结构略显松散。

8.对本文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的逻辑说理,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在反驳对方时从先抓住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最后盛赞“中国的脊梁”。

b.第一部分:开头两段,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c.第二部分:中间六段,驳斥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层,3~5自然段抨击对方,6~8自然段歌颂中国人民。

d.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号召广大人民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学习,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9.对1~5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作者先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只是为了给对方一点面子。

b.第段中加着重号的“他信力”一词,采用仿词的修辞手法,指相信和依赖其他事物的思想和心态。

c.第段中加着重号的“自欺力”一词,也采用了仿词的修辞手法,指自己欺骗自己的思想和心态相信和依赖其他事物的思想和心态。

d.“他信力”是针对“两年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后来只希望国联”的现象而提出的;“自欺力”是针对“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这些现象提出的;前两种现象改为第三种现象时,可以说他们失掉了“他信”,发展着“自欺力”。

10.对6~9段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作者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的自己的观点。

b.支撑作者观点的论据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和“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c.“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d.第段中,“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这两种力量并提,不是为了对比,而是巧妙交代当时的背景。

11.关于文章语言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含义深刻,意思是说这些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光耀,连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都掩盖不住,可见其光耀之巨大,光耀之辉煌。

b.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是反驳论点的关键句。它揭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作者用一个全称命题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是荒谬的。

c.本文语言洗练,言简意赅,越读越能读出味来。标题采用反问句的形式,内涵丰富,发人深思。

d.第段中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一句中,“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同时也间接讴歌了“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三、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第12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阅读卷ⅰ中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第13题(3分)

1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思想感情:

哲理: 四、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共10分)

14.在答题卷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诗句。(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得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子曰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十则)

杜牧的《泊秦淮》中,运用曲笔,讥讽晚唐统治者荒淫误国的名句是。

晏殊的《浣溪沙》中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但我们不怕,而且还可以用辛弃疾的《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名句来激励自己。

九年级化学统考试题

2013 2014学年中考模拟试题。化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卷 选择题,共4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fe 56 s 32 o 16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熔化 d 纸张燃...

六年级语文统考试题

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青岛市六年级语文统考样卷。时间 120分钟 积累运用。一 看拼音,写词语。6分 p n sh n w i f ng x b o gu p ng p i g qi n 二 比一比,组词语。5分 碗伶徘侮壁 蜿玲排悔璧 三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统考试题

9 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推车时给车施力,车不给人施力 b 人用力拉物体时,物体也给人拉力。c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d 磁铁吸引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引磁铁的力。10 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 在弯路上转弯的汽车b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c 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