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技巧

发布 2022-08-08 11:54:28 阅读 8277

任何的技巧都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夯实学考的个个知识点,毕竟所有的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一.材料解析题的模式。

1.阅读理解材料。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2.精读设问部分。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3.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组织文字作答。

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5.当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举几个方法:

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材料、文字加**混合型材料这几类; 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三、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用:

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2023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2023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

今(2023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

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

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2023年《捷报》卷12

请回答: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

分析指导]本题共引两段材料,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我们可应用上述提供的解答材料题的四步曲来解答此题: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挂钩。

2.精读设问部分。

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①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②问则是第①问的延伸,是综合第①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②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下,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②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题目的“艰苦创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问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机器之学”、“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联群挟制,鼓动风潮”、“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等等。

组织文字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有效信息按问作答,并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答案为:机器生产,产品***,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

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二) **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

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和2023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

1)说明1965-202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分析指导]**材料题特点:外观极为简明,隐含信息量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解题的技巧“万变不离其宗”,仍可用四步曲: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并可因此而挂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

2.精读设问部分。

要求回答的两问的第①个小问都是问及“什么变化”,第②个小问都是问及“有何影响”。这便可体会到此题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来说明论证问题以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问及的是1965-2023年高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数据的横向比较,同时还要注意进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这也是此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答题时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

3.进行材料整理。

此题主要是对数据时行分析比较,如抽取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比较,2023年是1413280,2023年则是18247536(单位是百万美元),两数字作比较,便会得出经济在发展的结论。这是一些很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对数字材料的整理过程)

组织文字作答。

通过上述对数字**材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

正确答案为:

1)1965-202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是鼎立的格局。

三)混合材料型的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动》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

-根据《陕甘宁边区**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2023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能在1943--2023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2023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分析指导]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曲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

如: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

1941-2023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的突破口。

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2023年至2023年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第①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②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

通过比较2023年和2023年农业生产的产量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

第②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指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应用相关原理予以分析的试题。这种题型相对灵活,比较能检测考生分析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而在政治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考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还取决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应该如何解答这类题型,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认真审...

化学计算解题技巧九年级

解题技巧 化学式计算。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同学学习化学后接触的第一类重要计算,也是初中化学计算三种基本类型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关于溶液的计算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之一。教材上列出的关于化学式计算的基本类型有三种 类型。一 根据化学式求式量 类型。二 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类型。三 ...

考研英语阅读九大题型解题技巧分析

考经验 考研历真题及答案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研英语阅读分值占比大,学长学姐一直在强调 得阅读者得天下 下面一起来看看考研英语阅读有哪。些解题技巧?1.例证题 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 现 example,case,illustrate,illustration,exemplify 时。返回原文,找出该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