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发布 2022-08-03 09:23:28 阅读 8731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马拉松长跑是人们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和马拉松战役的一个比赛项目。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马拉松”是:

a.希腊地名 b.波斯地名 c.希腊人名 d.波斯人名。

2.《后汉书》载:“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这里的“大秦国”是指:

a.中国秦朝 b.希腊城邦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右图是某同学上课所做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被墨水覆盖,难以辨认出原来的字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一项内容将笔记补充完整:

a.波斯;巴比伦 b.波斯;波斯波里斯。

c.亚历山大;巴比伦 d.亚历山大;马其顿。

4.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气息繁荣,商人云集;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济济。

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亚历山大利亚是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唯一中心。

c.商品经济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d.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5.“all roads lead to rome”是著名英语谚语。这应该是反映罗马哪个时期发达的交通?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拜占庭帝国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

6.某旅行团举行“重温征服路——探寻亚历山大东征足迹”活动,他们沿途不可能经过:

伊朗 ②印度 ③挪威 ④古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如果让你为右图选择一个标题,最适合的应该是: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传播。

c.**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传播。

8.如果你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欧洲,可能有的经历是:

a.诵读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b.穿华丽的中国丝绸衣服。

c.计数时使用“阿拉伯数字” d.从军参加亚历山大东征。

9.初三(1)班开展“世界古代文化之文字”**展,某个展区有以下三幅**,同学们对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很明显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①是楔形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

b.②是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文字。

c.③是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2023年左右的埃及。

d.②是字母,不属于文字,应该从此次**展中去除。

10.有一本书在讲述日本的情况时说:“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书的作者是:

11.“ f浮=g液排=ρ液**排”这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公式,这一定律的发现归功于一位古希腊的杰出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是:

a.知识改变命运。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d.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12.有一篇历史**的关键词是“阿拉伯数字”、“梵文”、“佛教”、“古代文化”,据此可知这篇**的内容主要和哪个国家相关?

a.印度 b.沙特阿拉伯 c.伊拉克 d.埃及。

13.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国际通行的公元纪年,这一纪年法和哪个人物有联系?

a.张道陵 b.乔达摩·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14.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技能,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后所制作的**,其中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15.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凝结了一大批风格特色各异的优秀建筑,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

材料二: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圣经》

材料三: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

请回答:1)请将材料三的出处补充完整。

2)以上三段材料分别是哪一个宗教的教义内容?其创始人分别是谁?

3)请列举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至少三个。

4)通过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性质、和作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宗教的认知。

17.某班同学开展“亚历山大东征”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的有序进行需要事先的充足准备。

1)活动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东征,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小明和小红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2)全面、客观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方法是什么?

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3)以所学过的一个战争为例,验证战争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客观重要性。

18. 2023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然而旅程同样十分艰辛。考察结束后,10位考察队员和22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全程网上直播,一万名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的网民看过直播后举行投票,65%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到过中国?

理由是什么?

参***】一、选择题:1-5 adcdb 6—10cabdc 10—15cacca

二、非选择题。

1)《古兰经》

2)佛教、**教、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

3)**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磐节”等。(写出三个即可)

4)①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水平的局限;二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和动荡,人们要寻求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的神学思想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③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宗教扬善弃恶,可以教化人类,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宗教麻痹和禁锢人的思想,而且往往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压迫人类的工具。

(只要任选一个角度阐述,语句通顺,基本符合意思即可)

1)拟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流程计划;进行分组,确定各小组的任务;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请教历史教师或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指导等。(只要是活动前所必要的工作均可)

2)①方法一:运用“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进行评述。②方法二:

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一分为二地评价。(或坚持辩证的唯物史观,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3)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战争、蒙古的西征等任意一场战争为例,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不是用投票的方法所能解决的。否定或肯定的意见,都缺少直接的有力的证据。

2)观点可以是有或没有,关键在下一问理由的阐述。

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无基本史实错误即可。理由的立足点在于《马可·波罗行纪》内容的疑问。比如否定观点可以举游记没有提到长城、中医、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这些中国的特色文化等,持肯定观点可以以马可波罗在中国主要同处于上层统治地位的蒙古人交往,远离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来说明书中为什么没有提到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1 美苏 冷战 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 铁幕 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约成立 d.马歇尔计划开始。2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在全球扩张势力,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支持西...

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1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1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 光荣革命 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 第一部成文宪法 b 制的议会 c 制 d 君主立宪政体。2 1688年英国 光...

九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回顾。1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广大人民通过和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在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等机关。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其职权有修改宪法 监督宪法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和我国的立法机关是。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