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推断题

发布 2022-07-27 04:14:28 阅读 7812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新亮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推断题的基本形式是先给出一定的信息,学生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组织,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它可以将基本概念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融于一体,具有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中考试卷中“推断题”的命题意图、命题内容、命题思维正呈现着新的变化趋势。笔者窥视近年来各地区的中考试卷,发现“推断题”有如下一些新亮点:

1 为“实现目的”而设定的选择性推断。

这类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是以达到某种目的为目标来呈现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等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步骤,去补充过程中未被呈现的内容。其形式是“科学**”学习方式的一种演变,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的能力。

例题1(2023年淮安市中考题)将一包由cacl2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进行分离。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是无色气体是x溶液是。

2)操作a是加过量的纯碱溶液的目的是。

分析]本题是以分离cacl2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目的,在给出分离方案的前提下,让学生推断方案中所涉及的物质是什么。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纯碱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得出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了caco3白色沉淀,同时还要注意无色溶液仍有纯碱溶液。白色沉淀、无色溶液都能与x溶液反应,而且都能生成无色气体和含有cl—的盐溶液,可推断x为盐酸,气体为co2。

其中加入过量纯碱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让cacl2反应完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通过该题,也告诉学生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要求不同。混合物的分离是设法将混合在一起的各物质分开,但并不舍弃任何一种物质。

2 由“过程多变”而引起的多维性推断。

这类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是设定一个**内容的整体框架,让学生根据框架呈现的信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产生各种物质的过程,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物质过量和产生物质过程的多样化,而且这类题的结论通常具有开放性。解这类题通常采用逆推法,由结论进行一步步地逆推,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反向判断和多维思考的能力。

例题2(2023年扬州市中考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种工业废水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用化学式回答: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2)当废水溶液中仅含多种溶质时,除(1)中的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盐是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分析]本题采用逆推法,有色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nano3溶液,可推知有色溶液中含有fe(no3)3,又因为废水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fe(no3)3,可得出废水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但在多种溶质存在的背景条件下,使结论也具有一定的收敛性。学生要综合判断:

有色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nano3溶液,有色溶液中除了一定含有fe(no3)3外,还可能本身就含有nano3溶液,同时也可能含有hno 3溶液,这样在有色溶液就可能含有三种溶质,针对这三种溶质,每种溶质的产生都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物质在原溶液中就存在,另一种情况是原溶液与所加物质反应得到了该物质。把握这样两种情况,可以得出废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有nacl、nano3、fe(no3)3、hcl、hno3,本题以结论开放的问题形式,让学生从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3 因“变量转换”而产生的多向性推断。

这类推断题的形式主要是先根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搭建起框图,同时在框图中设置了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变量,然后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变量可以是现象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和物质是否存在等。这类题通过多次变换题目中的信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敏捷性都有很大幅度地提高。

例题3(2023年海淀区中考题)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e为。

2)若现象i为“生成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现象i为“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或等。

分析]此题从常见的化学反应入手,考查了考生对碳酸盐或和酸反应的相关知识。c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结合前面使用的盐酸,可以很快得出e为agcl。问题(2)、(3)以“现象i”的变换为背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推断a物质,注重了知识之间的整合,也考查了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若c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c中一定含有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的阳离子,可以是ba2+、ca2+,再结合初中化学中与酸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且又生成气体,可推知a为碳酸盐。若现象i为“无明显变化”,结合本题反应情况,可以推知c与稀硫酸不反应,c中存在的阳离子不能与so42—反应形成沉淀,这类阳离子可能是na+、k+、mg2+等,从而可得出相关的答案。

例题4 (2023年广东省中考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1瓶溶液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它是含有同种阴离子的m、n溶液,继续分析的步骤如下:

请根据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没有产物a,则m、n可能是___和___写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得基本类型是。

2)若有产物a,且它是一种复合钾肥,则m、n 可能是___和___写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分析]本题以产物a的是否存在为变换角度,考查学生综合判断能力。解题时,可以先从步骤②入手,不管产物a是否存在,根据滤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可得出滤液中一定含有cl—,再进一步断定m和n的阴离子一定为cl—。当没有产物a时,根据滤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和硝酸钠溶液;可推知滤液中一定存在nacl,可能含有nano3,但由于m和n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和nacl,并且m和n都含有同种阴离子,可知道滤液中不可能含有nano3,只有nacl。

由此推断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cucl2,也可能含有没有发生反应的、本身就存在的nacl,还可能存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生成nacl溶液的稀hcl。当产物a是一种复合钾肥时,可确定a为kno3,由此初步断定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也可能含有nano3,还可能含有kcl和本身就存在kno3,但如果滤液中存在nano3和kno3,m和n混合溶液就必须要存在含有no3—,这与题意不符,因此,可断定滤液中只能含有nacl和kcl,再结合题意,可断定混合溶液中含有cucl2和kcl。

4 把“无机与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整合性推断

《标准》在“化学物质与健康”知识板块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这类推断题是从新课程教材中挖掘出来的新型推断题,这类推断题设计的思路主要是利用co2和h2o的反应,把无机物和有机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co2和h2o的反应,从而形成知识的整合。

这类题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建立学生“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变化和联系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

例题5(2023年常州市中考题)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的条件已省略):

已知: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a—g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一种物质是单质;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dg

2)请写出e+f→b+c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属于解密型推断题,题中没有非常明确的“显性条件”和特征。该题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糖类物质在人体内被氧化的化学原理设计问题,设计颇有新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解题时首先要把握住七种物质都是非金属元素组成,而且根据a能生成b、c、d三种物质,学生要联想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中,什么物质既由非金属组成,又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搜索脑中的知识库,就会想到a物质可能为nh4hco3,再图示中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反应,而且两个反应的产物都能继续转化成b和c。结合nh3、co2、h2o三种物质的两两组合,并根据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可推知b为co2,c为h2o。然后从有机物的角度来看,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是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和氧气也能转化成co2和h2o,从无机物的角度来看,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是碳酸,碳酸加热也分解成co2和h2o。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引领下,具有时代性、导向性的中考化学试题的考核重点放在了注重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放在了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的能力考核上,这就导致新课程卷中的推断题不仅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联系,更注重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注重了科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加强“双基知识”的学习外,更要训练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和重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意识和方法,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迁移和应用能力,并以此来逐步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

田河初中九年级化学提高题 三 推断题。推断题因其综合性强 考察内容广,对学生解题能力的高要求著称。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在历年中考中都备受青睐,是每个省市中考必考的重点知识。分析这几年全国中考试卷,发现推断题题型变化不大,基本上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以工业流程图和物质间的关系图进...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

1 a b c d e f g是常见物质,b是一种气体单质,e是红色的固体单质,d是浅绿色溶液,g是蓝色溶液,它们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1 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g。2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e fa c 3 f转化为g的反应置换反应 填 都是 不一定是 或 不是 2 a...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

推断题。例1 07年厦门 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e是 2 写出上图中 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例2.06年厦门 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