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作业

发布 2022-07-18 21:12:28 阅读 6025

姓名:芦娜学号:2014211443 班级:工管四班。

1.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3.货币供给的创造: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一般由**银行发行货币,但是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在向**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

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

4.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5.货币供给的乘数: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6.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或**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是**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7.货币政策的工具是什么?简述一般性货币工具的调控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是**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和选择***。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2023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2023年11月6日央行**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苏弗克银行的改革。以解决乡村银行劣币驱逐城市银行良币,要求乡村银行在城市银行存入足额存款,城市银行则按面值收兑乡村银行的银行券,维持其面额十足流通,保持了银行券流通的稳定。这项制度成为2023年美国实行《联邦储备法》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1] 。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2023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随着**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英格兰银行曾在19世纪上半叶利用再贴现业务向票据经纪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并利用再贴现业务逐渐完成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完成了其向**银行的自然演化过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前的国民银行体系,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紧急的时候没有“后备力量”没有“弹性”,此后,许多国家的**银行都将再贴现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1] 。

再贴现政策是**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

3、公开市场业务。

利用买卖**债券来调控经济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偶然发现。当时的再贴现效果因为危机而遭削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用**债券的购买,降低利率扩张信用,这样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1] 。

公开市场业务是**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量的活动。买卖对象一般为**债券、国债、外汇。**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

**银行运作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在于:

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量有微调作用,一般在经济运行比较正常时使用得较多。

8.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货币政策是**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

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 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的支持配合。

9.论述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货币政策应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产业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金融学作业

作业五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 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再也无法以出口拉动经济,保持每年20 的出口增长,而只能靠增加 投...

金融学作业

解答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 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再也无法以出口拉动经济,保持每年20 的出口增长,而只能靠增加 投资...

金融学作业

2 通过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另外,基准利率处于利率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它不仅是稳定利率体系的 锚 更是调控利率体系的 纲 纲举目张 整个利率体系将随之调整。央行通过对这些利率的调控就能实现对整个利率水平,乃至对经济的调控。显然,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