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概论》课程作业。
一、填空。1.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 、 位置和数量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3. 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 、 林 、 牧 、 渔四个部门。
4. 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常用方法: 产品部门划分 、 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和三次产业划分三种方法。
5.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 、 温 、 水 、 养分和空气等。
6.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 、 温 、 水 、 养分和空气等。
7. 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 、 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8. 现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 、 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生产技术将以智能化为特征。
9. 按照用途来分,农业资源可分为种植业资源 、 林业资源 、 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四大类。
10. 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
11. 高产 、 稳产 、 优质 、 早熟和适应性强 ,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共同要求,而具体要求则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12. 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 、 水稻和玉米 。
13. 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 ,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人工林 、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以及人工营造的原始天然林 。
14. 森林的种类包括防护林 、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15. 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可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添加剂 、 青贮饲料 、 能量饲料 、 蛋白质饲料 、 矿物质饲料 、 维生素饲料 、 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
16.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 、 藻类 、 虾类 、 鱼类等。
17.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 、 民营 、 民受益 。
18. 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 、 民主管理 、 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19.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
20. 狭义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科研 、 推广组织和制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而实现农业科技质的变革。
二、名词解释。
1. 农业生产。
答: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生产时间。
答: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第一产业
答: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第二产业。
答: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生态因子
答: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生物环境。
答: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作业(工艺)专业化。
答: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传统农业。
答: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农业资源。
答: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资源。
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11. 作物。
答: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12. 作物品种。
答: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3. 林业。
答: 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4. 经济林。
答: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15. 养殖业。
答:即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
16. 饲料。
答:能为畜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或能用于饲喂这些动物的物质。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18. 农业家庭经营。
答: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为农户。
19. 农业科技。
答:人类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又是这种活动的成果。
20. 高新技术。
答:(也称高技术)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统称,指那些对国家的军事、经济(包括农业)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答: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简述农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作用。
答: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
食物**2).原料**3).市场需求4).
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
改善生活环境。
3.简述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答:(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简述世界农业的分区类型。
答: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简述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系统性与整体性 (2)地域性 (3)持续性 (4)动态性 (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6. 简述大田作物的分类。
答: 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法,将大田作物分类如下。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特用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苕子、田菁、柽麻、绿萍等作物 (4)药用作物。
7. 简述林业的作用。
答:森林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多种多样。它们包括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保持水土、缓解气候变化、消减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带动就业、体现文化与精神价值等。
不同的森林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开发使用者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价值。 除提供木材以外,森林还生产多种食物、药物和化工原料,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繁殖、生息、庇护的重要场所。森林具有维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与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减少或减弱自然灾害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稳定因素。
对农、牧、渔业生产来说,林业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改善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8. 简述养殖业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在农业生产中,养殖业与种植业和林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者构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都为人们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 作用: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为人类提供高品质的食物(如肉、蛋、奶)。
转化了大量植物饲料、秸秆等农副产品,生产大量畜产品,支持了粮食生产,而且每年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使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改善生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并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9. 简述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答:与分散和独立的农户经营比较,农业合作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农业合作经济的以下主要功能上:
第一,发挥协作优势。第二,优化要素组合。第三,提高竞争能力。
第四,减轻自然风险。第五,提高管理水平。
10. 简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内容。
答:(1)农业科技创新:①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②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兴起,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③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加强农业生产与社会的联系。 (2)农业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
①农业科技体制创新;②农业科技推广的体制创新;③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农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四、分析题。
1.分析当今我国农业的作用。
答: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
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和**对行为的规范作用十分巨大,有时甚至比成文法规的约束力更强。
现代城市的社区建设开始从农村汲取营养,农村的社会功能逐渐向城市扩散。
浙大远程应用写作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应用写作 课程作业。关于学习写作的一点感受。曾几何时,我也是个热爱生活热爱折腾热爱阅读的文艺女青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步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后,一路的摸爬滚打,俗世的熏染渐渐的心变的越来越麻木,对任何事情都是淡淡的,好像很少有实物可以让人眼前一亮,激情澎湃已经离我越来越远...
法律基础离线作业 浙大远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法律基础 课程作业。一 简答题 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法的本质是什么?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
浙大远程法律基础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法律基础 课程作业。一 简答题 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律制定的概念及程序?答 法律制定,又称为 立法 它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 补充 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