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二章习题

发布 2022-07-15 01:51:28 阅读 9814

《通信原理》第二章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信源的熵为3bit/s符号,信源每分钟传送3600个符号,则信源的信息速率为( c )。

a. 3bit/s b. 60bit/s c. 180bit/s d. 1080bit/s

2. 设信源由a、b、c 3个符号组成,出现概率分别为/4,假设各符号的出现相互独立,则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d)。

a. 3b/符号 b. 1b/符号 c. 2b/符号 d. 1.5b/符号。

3. 八进制数字信号,1分钟传送1800bit的信息量,其码元速率是( b )。

a. 300bd b. 100bd c. 900bd d. 600bd

二、 填空题。

1. 随参信道中发生瑞利衰落的原因是多径传播 。

2. 高斯信道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63,利用这种信道的理想通信系统的传信率为 24000bit/s ,差错率为零 。

3. 设某随参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等于4ms,则该信道的相关带宽bc为 250hz ,为了避免受到选择性衰落,要求传输信号的带宽,则在该信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的脉冲宽度为 (12~20)ms 。

4. 八进制的信息源的最大熵值为 3bit/s最小熵值为 3/8 bit/s 。

5. 设信源由a、b、c、d四个信息符号组成,其中发送a的概率为1/2,b的概率为1/4,c的概率为1/8,d的概率为1/8,则每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为 1.75bit/s 。

6. 信号在恒参信道中传输时主要失真有幅频失真和相频失真 。

7. 某随参信道的两径时延差为1ms,则对信号传输衰耗最大的频率为 1000hz ,传输极点为。

8. 如果信息源每分钟传输6000个4进制码元,则码元速率rb为 2400baund ,信息速率为 4800bit/s ,1min传输的信息量为 28800bit 。

9. 一个带宽为1000hz的信道用来传输4进制码元,每秒钟最多能传送的信息量为 4bit 。

10.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采用均衡器的目的是。

11. 某随参信道的最大时延差为5ms,则该信道的相关带宽为 (3~5)/5khz ,当信号带宽超过相关带宽时,会产生。

12. 某**制数字通信系统,在100ms内传送了400个码元,则其系统的码元速率为。

4000 波特,比特速率为 8000 bit/s。

13. 设某信息源以每秒3000个符号的速率发送消息,信息源由a、b、c、d、e五个信息符号组成,发送a的概率为1/2,发送其余符号的概率相同,且设每一个符号出现是相互独立的,则平均信息量为 2.5bit/s ,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为 1500bit/s ,可能的最大信息速率为。

14. 信道的时延特性是群时延特性是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

三、 计算题。

1. 一张待传输的彩色**约含3×106个像元,为了很好重现**,每像素有64种彩色度,每种彩色度有16个亮度电平,假如所有彩色度和亮度电平独立等概率出现,试计算:

该**包含的信息量i。

用3分钟传输该**时所需要的信道带宽b(假设信道中的信噪功率比为1023)。

2. 设某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函数为。

式中,a、b、t0、td均为常数。试求确知信号s(t)通过信道后输出信号的时域表示式。

注:)3. 计算机终端发出a、b、c、d四种符号,出现概率分别为/2。通过一条带宽为4khz的信道传输数据,假设信道输出信噪比为1023。试计算:

香农信道容量;

无误码传输的最高符号速率。

4. 一个**制数字通信系统,码速率为1kbd,连续工作1小时后,接收端收到的错码为10个。

求误码率。

4个符号独立等概,且错一个码元时发生1bit信息错误,求误信率。

5. 某离散信息源输出8个不同的符号,符号速率为2400baud,其中4个符号出现的速率为,其余符号等概率出现。

求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求传送1小时的信息量。

求传送1小时可能达到的最大信息量。

通信原理第二章

第二章通信基础。确定信号 指的是信号的电压或电流幅值在任意时间的值都是确定的,确定信号的时域波形可以用明确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如某一电压信号。随机信号 指的是在信号实际发生之前的值是不确定的,这种信号的时域波形不能用确定性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只能采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如概率分布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 数学期...

通信原理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信道。2.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2.1.1 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信道分为狭义的信道和广义的信道。狭义的 信道 概念 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如光纤 双绞线等 广义的 信道 概念 在传输信号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资源的总称。它们是信号的 必经之路 2.2 信道模型。2.2.1 调制 连续 信道模型。...

移动通信原理 整理 第二章

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指出小区制的主要优点。小容量的大区制。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要大。利用分集接收等技术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大容量的小区制。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简述越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