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题 初二语文复习专题

发布 2022-07-13 02:45:28 阅读 5172

暑假专题——文言文阅读。

复习要点:一)字音:

1、注意不常用字的读音。如:龀chèn、畚běn等。

2、因通假而改变读音。如:“便要还家”中的“要”读为yāo。

3、不同语境的不同读音。如:“便舍船”中“舍”读为shě;“屋舍俨然”中“舍”则读为shè。

二)词汇知识:

1、文言实词。

1)通假字掌握、辨析通假字要做到“四知道”。即:一知道哪个字是本字,二知道哪个字是通假字,三知道字音,四知道字义。

同时要牢记:这个字的字音是“通谁读谁”,字的解释是“通谁讲谁”。例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是通假字,通“无”(“无”是本字),读作wú,意思是“没有”。

2)古今异义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字的演化,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时专指长江和黄河,以后就泛指江河。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子,现专指男子的配偶。

词义转换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绝境”此处义为“与世隔绝的地方”。而今义的“绝境”指“走投无路的境地”。

感**彩的变化“卑鄙”古义是卑微而鄙陋,是中性词,现为贬义词。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汉语普遍存在。一个词如果有多个含义,其中一个必定是它的本义,其它的几个含义是引申义和比喻义。在一个句子里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具体意义。如:

4)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名词、形容词、数词用做动词。如“欲穷其林”,“穷”用做动词,为“走到尽头”。

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的意思是“使……苦”,“劳”的意思是“使……劳累”。

名词用做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意思是“用箕畚”。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如:之、者、其、而、则、乃、以、于、也、矣、乎、焉等。

三)句式方面: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形式有四:……者……也。……者乃……。为……。也。而“……也”是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等。

2、省略句文言句子中有省略主语和宾语的。如“见渔人,乃大惊”就省略了主语,应为“(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翻译时要把主语加上去,并用括号予以标示。

3、被动句如“帝感其诚”的意思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倒装句如“且焉置土石”,翻译的时候就要颠倒语序,译为“且土石置焉”。

四)正确理解并解释文言句意。

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要把握以下几点:

1、单音节词往往要用双音节词来对译。

2、把握句中关键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3、根据特殊句式的特殊译法来对译。如判断句就要采用“加‘是’法”;省略句就采用“补入法”;倒装句出现时,一般来说就要把介词提前来翻译。

五)对课内文言文的内容要准确掌握。

对于课内文言文学生们应能用现代汉语背出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应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作者的主旨和寓意;对文句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要正确把握文言语段,理解语段文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联系全文的中心思想来考虑。

捕捉语段的关键语句,能概括语段的中心。

抓住语段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词语。

注意文句的前后联系。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在第一段中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2. 解释下面三个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甚异之2)阡陌交通3)便要还家:

3. 第二段文字中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好”的含意。(不抄写原文,简要概括回答)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们生活。4. 读第三段: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5. 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二)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各加点的词。

(1)处处志( )之2)诣( )太守。

(3)便扶向( )路4)寻( )病终。

(5)未果( )

2. 以上两段写渔人的情形,这是故事的。

3. 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本文以为线索,以为先后顺序,从桃源,到桃源,再到桃源,一线贯之。

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达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 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 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 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试题答案】一)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 (1)诧异,奇怪 (2)交错相通 (3)邀请。

3. 依次为:优美、富饶;安定、和平;自由、快乐。

4. 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5. (1)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2)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二)1. (1)做标记 (2)到……去 (3)旧的,原来的 (4)不久(5)没有实现

2. 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

3.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存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4. 渔人进出桃源时间发现访问离开。

三)1. (1)苦于 (2)顽固。

2. 略。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 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4. 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5. 略。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暑假专题初一语文复习专题

暑假专题 词的构成方式。一 词汇 是语言中所有词和固定熟语的总汇。二 词 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三 词的构成类别 1 单纯词 只有一个构词成分。如 田 日 沙发。2 合成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成分组合而成。如 月亮 说话 语言。3 固定熟语 指约定俗成 整体使用的语言单位。如成语 一心一...

初二暑假去旅游作文作文专题

初二暑假去旅游作文篇1去年暑假,我和妈妈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去广州游玩。那些天,我深深体会到了广州的魅力。乘着飞机,我们很快来到了广州。那天天气很凉爽,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凉爽的天气让我心旷神怡。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甜品店,点了著名的双皮奶 黑芝麻糊和莲子百合红豆沙。我刚舔了一口双皮奶就大叫 我敢肯定,...

初二物理专题

初二物理专题 计算题强化练习 书写格式规范化 1 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质量为30t,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2 我国上海磁悬列车从上海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千米,单程行驶只要8分钟,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