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调查方法

发布 2022-07-12 01:16:28 阅读 3577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

概念:实验调查法,也称试验调查法,它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实验调查的基本要素是:

1、实验者,即实验调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

2、实验对象,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

3、实验环境,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

4、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

5、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验和测定。

6、实验调查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7、实验调查的目的,则是揭示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验调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和集体访谈等直接调查方法,都不涉及改变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问题。实验调查法则不同,它不仅要眼看、口问、耳听,而且要亲自动手干,即通过某种实践活动,有计划的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在这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

这说明,实践性是实验调查的本质特点,没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就不能称为实验调查。

种类:实验调查法,按照不同的标准,作许多不同的分类。

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实验调查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如:

对某种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的实验,就属于这一类。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如:

对于某种承包责任制的实验,就属于这一类。应该指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只是就实验调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许多研究性实验的结论,往往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应用性实验的结论,也可以作出重要的理论概括。

因此,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线。

按照调查的环境不同,实验调查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的“纯化了”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对实验的环境可进行严格的有效控制。例如,在实验室里对飞行员进行反应能力实验,就是完全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控制飞行条件的变化,以测定飞行员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反应能力。

现场实验,则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实验环境的变化。例如,在企业进行奖金制度改革的实验,实验者所能控制的,只有奖金的发放办法这一个实验条件,而对于职工人数、奖金总额、领导者的素质、职工的觉悟程度等实验环境,实验者往往都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的说,社会领域里的实验,多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因为,这种实验所处的环境,都是自然的现实的环境,其调查结论较易于推广应用。

第二节实验方案的设计。

单一实验的组织方式,即是否有对照组、对照组的多少和实验组的多少,可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实验设计。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单一实验组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作出实验结论。它的具体步骤是:(1)选择实验对象,(2)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简称“前检测”),3)进行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简称“实验激发”),4)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简称“后检测”),5)作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

实验效应=后检测-前检测。

例如,要实验租赁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以资金利税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其具体步骤就是:

1)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丙三企业组成实验组。

2)前检测,即计算实行租赁制前一年的资金利税率,假定是2023年,三个企业平均为5%。

3)实验激发,即从2023年底或2023年初起实行租赁制。

4)后检测,即计算实行租赁制后一年的资金利税率,假定是2023年,三个企业平均为12%。

5)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效应是:

后检测12%-前检测5%=7%

单一实验组设计,是最基本的实验设计,任何其他的实验设计,都离不开选择实验对象、前检测、实验激发、后检测、得出实验结论这个基本的模式,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只要选择一个实验组,就可进行实验。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

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并且努力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处于相类似的实验环境之中,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不给予实验激发,最后,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对比,作出实验结论。它的具体步骤是:

实验组对照组。

1)选择对象(1)选择对象。

2)选择实验环境(2)选择实验环境。

3)前检测(3)前检测。

4后检测(4)不予实验激发。

6)作出实验结论,(5)后检测。

其公式是:实验效应=实验组(后测-前测)-对照组(后测-前测)

仍以上述关于租赁制的实验为例,如采用实验组对照组设其具体步骤就是:

1)选择对象:实验组对照组。

2)选择实验环境:选择甲、乙、丙企业选择a、b,c企业。

计划内的原材料供重和**基。

本相同,其他均靠市场调节应比。

3)前检测2023年资金利税率5%2023年资金利税率5%

4)实验激发:实行租赁制仍实行原经济体制。

5)后检测:2023年资金利税率12%2023年资金利税率8%

6)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效应=实验组。

12%-5%)-对照组(8%-5%)

这个实验结论,与单一实验组设计的实验结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单一实验组设计中,实验组后检测与前检测之间的差值7%,全部被看作是实验激发即实行租赁制的结果,而完全忽视了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则不同,由于对照组没有给予实验激发,它的后检测与前检测之间的差值3%,显然是由非实验因素引起的非实验效应。

比如:能源**情况的改善,职工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原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的某些改善等。一般的说,引起对照组资金利税率发生变化的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组也会发生作用。

因此,实验组的全部效应(即7%),实际上是实验激发和非实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实验效应与非实验效应之和。如果按照对照组的非实验效应3%计算,那么,实验组的实验效应实际上只是7%-3%=4%。

三、多实验组设计。

就是选择若干批实验对象组成若干个实验组,在各自的实验环境下,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作出各组的实验结论,然后再对各组实验结论进行对比研究,作出总的实验结论。

多实验组设计,可以根据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激发的相同或不同,作出多种多样的设计。具体地说,它可以作出如下一些类型的设计(√表示相同,×表示不相同):

此外,各种多实验组设计,还可以匹配一定的对照组,这样,就可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所有这些实验方案,得出的实验结论都是不一样的。实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出最适合的实验方案,以便更好地达到自己的实验目的。

多实验组设计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但得出的实验结论比较客观、准确。因此,它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中国共产党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时,往往就采取多实验组对比实验的办法,一般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既对重庆、武汉等大城市进行对比实验,又对沙市、常州等中等城市进行对比实验。这些实验一般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并对全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第三节实验调查的实施。

实验调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直接调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实验者的必备条件。

实验调查,是一种探索性、开拓性的调查工作。要取得实验调查的成功,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

1、要思想解放,有求实精神,要敢于打破旧框框,敢于探索新道路,敢于开拓新天地。 2、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多的政策、法律知识,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

3、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4、要有一定的权力和威信。这里所说的权力和威信,不是对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而言的,而是对实验调查的对象而言的。

5、还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

总之,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有胆、有识、有权、有威、有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充裕的时间。实验调查的成功之门,永远是向他们敞开的。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正确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对于实验调查的成败及其社会作用的大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一定要在同类事物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选择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还应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例如,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要进行普通中学改建为职业中学的实验,选择的实验对象就应该既有城市中学、又有农村中学,既有完全中学,又有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

不仅如此,还应该选择进行实验的社会环境,最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的地区和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地区,都选择一些中学进行实验。只有这样,选择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实验的结果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反之,如果选择的都是一些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中学进行实验,那么,即使进行实验的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不能普遍地推广和应用。

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立意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二是随机抽取,即按照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实验对象。

前一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调查对象。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调查对象。

三、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验调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激发的控制,二是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激发的控制,既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又要在不违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不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激发,不改变或任意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打破整个调查的计划,达不到进行实验的目的。另一方面,实验调查是一种实践性、动态性调查,原定的实验方案无论怎样完善,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验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给实验者一定的自主权,以便他们在不违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灵活机动的处置那些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

控制实验过程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排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这些干扰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实验者自身的干扰,特别是实验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和自觉不自觉地给实验对象创造许多特殊优越的环境,往往会影响实验过程的正常进行。二是来自实验对象的干扰,特别是实验对象对实验活动不适应、不理解、不合作,往往会给实验过程造成许多困难。

三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干扰,特别是在现场实验中,有许多与实验无关的社会因素,也会对实验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调查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有效地控制这些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社会实践调查方法培训

周书刚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是 社会调查方法 他从调查研究的定义 调查与研究的关系 调查方式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四方面作了具体的说明。首先,他通过走马观花 下马看花 下马探花这三个观花形式生动地为大家讲解了调查的含义以及其重要意义,他强调由观到看再到探,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研究的过程实际就是调查研究的重要...

社会实践调查

形势与政策 课程组。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参加。2014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的通知。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关精神,依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 形势与政策 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我校2013级本科学生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 课程以2014年...

社会实践调查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提纲。实践调查地点 山东东大聚合物股份 张店区新村东路25号东大工业园。专业 市场营销姓名 陈轩 社会调查题目 关于聚氨酯材料应用及保温材料销售及策划营销的调查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 对聚合物公司初步了解,及对聚氨酯的需求现状的调查 二 对聚氨酯分类及应用领域情况的调查 三 对聚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