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一 答案 第一

发布 2022-07-10 08:01:28 阅读 8720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

一、二章)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a 6、d 7、a 8、d 9、c 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d 17、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cd 3、abcde 4、abd 5、ab 6、b 7、abd

三、简答题。

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其一般形式如下:

生产帐户单位:亿元。

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它的作用表现为:

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由于平衡项目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2)利用生产总量账户提供的指标,可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研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反映生产的结构。生产总量账户能够提供国民经济的分类性资料,从而为国民生产的结构性分析提供了条件,如产出结构,投入结构等。

此外,生产总量账户的指标还可用于研究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税收政策。

四、计算题。

第1题]按生产法计算的gdp=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gdp—固定资产折旧=4549—259=4290(亿元)

因为: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所以:货物和服务出口= gdp—总消费—总投资+进口=4249—3658—898+86=79(亿元)

第2题]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保留1位小数):

2)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保留整数):

按生产法计算的gdp=总产出—中间投入=61100—37118=23982(亿元)

按收入法计算的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11700+2500+3950+4250+1620=24020(亿元)

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7300+5000+2870+2400+5000+1150+(4727-4400)=24047(亿元)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保留2位小数):

gdp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按此方法可得.36%

第3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

25+[(10-16)+0+(11-8)]+5=27(万元)

第4题]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59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参见教材p59)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

第5题]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表计算:(1)gdp(单位:亿元);(2)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2)各项分析如下:

“九五”期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在不断增大(99年除外)。

九五”期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在连续提高。

九五”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二)答案(第三—五章)

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c 7、b 8、c 9、b 10、b

11、c 12、b 13、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d 3、abcd 4、bce 5、abc 6、acd 7、abcde 8、abc

9、abc 10、abdec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

答: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生产的技术水平;产出的结构;**水平。

2、由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简述收入分配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3、如何理解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4、收入使用帐户的初始项和平衡项分别是什么?设置该帐户主要起到什么作用?该帐户是否对所有的机构部门都有实际意义?

答:收入使用帐户的初始项——可支配收入,平衡项——储蓄。

收入使用帐户是继收入分配帐户之后,揭示居民、**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在最终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帐户。

该帐户不是对所有的机构部门都有实际意义。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做为生产经营性单位没有消费的功能,不核算消费,其可支配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只有居民部门、**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才有最终消费,因此只有这三个部门才记录消费流量,体现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的平衡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

注 作业答案为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和计算机分析题,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见学习指导。一 单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四 计算分析题。1.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4549 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消耗。4290 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第二章。1.利用下面的数据,分别用生产法 分配法和使用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与中间消耗 亿元 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农业127194680.59 工业51892.437710.21 建筑业7274.45252.12 运输业2527563.52 批发零售业37661788.75 服务业7501.22...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三 第六 七章 一 单项选择题。1 国民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是指 a 经济资产b 非经济资产。c 既包括经济资产,也包括非经济资产d 无明确界定的资产2 一国的国民财产 a 只能等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b 只能大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c 只能小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d 可能大于,也可能等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