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 陕西专版

发布 2022-07-03 02:42:28 阅读 5214

课时作业(五)[散文阅读]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吆一声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田里的人们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划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长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

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

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因此它缺少实际的生活气息。

b.荷花给人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

c.荷花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所以诗人喜欢用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

d.第四段引用采莲的童谣,其作用是歌颂采莲的欢乐景象和莲农的浪漫而诗意的生活。e.作者思想认识经历了由单纯欣赏到体会莲农生活艰辛,称赞劳动创造美的变化过程。2.莲子收获的季节是莲农最辛苦的时候,这种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劳作中?

(6分)答3.文章题目“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有什么深刻含意?(6分)答4.作者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却又说“种莲人用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水之经典肖复兴。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的多变纷纭,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两千多年。

..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之水。

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让人懂得并真切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透彻的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洌。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侩庸俗、**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

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谁也无法离开水,纵使我们可以离开摩天大楼、豪华别墅,可以放弃汽车**、电视电影,抛下各种欲望,我们无法离开水。只是要看我们需要的究竟是哪一种水。我们选择着水,水也在选择着我们。

九寨沟和都江堰是水之经典。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都江堰的水滋养生命,九寨沟的水塑造灵魂,它们都极具个性,堪称“水之经典”。b.文章写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独到深刻的思考。c.第④⑤两段承上启下,强调了正是李冰父子将难以治理的水化为造福人类的生命之水。

d.文章开篇句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语势强烈,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e.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作者笔下九寨沟之水的特点。

6.文章第④⑥两段中的加点词语“现实”和“净”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答7.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给了人们什么启迪?

请简要分析。(6分)

答8.作者说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沉木等洗涤得清纯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其实,生活中类似这水的人、事、物还有很多,他们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请你展开联想,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课时作业(五)[散文阅读]

1.[答案]答b项给3分,答e项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 a.“缺少实际的生活气息”不准确;c.诗人赞美荷花,因为荷花“天真纯情”;d.引用是为让诗化的生活与采莲的实际生活形成对比,突出采莲生活的辛苦与劳累。

2.[答案]①采莲在清晨或黄昏,采莲人背起竹篓,带上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成熟的莲蓬摘下来,放在竹篓里。②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莲子。③全家老小齐上阵,用细针将莲心挑出来。

④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⑤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⑥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划出一条条血痕。

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根据题干中“辛苦”一词的提示,迅速确认相关段落;二是针对相关语句,进行“提取”“归并”。切忌照搬原文。

3.[答案]①林清玄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娓娓道来,向我们揭开事物美丽的面纱后不为常人了解的艰辛劳苦。②种莲人家长年累月采莲艰辛,让人们顿悟莲之美对于他们,与空虚的风花雪月之美无关,而点点滴滴都浸泡了汗水和辛苦。③揭示了美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的道理。

解析]考查“概括中心意思”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联系全文内容,文章标题是“眼睛”,是“灵魂”,但它的内涵体现在文本具体的内容里;二是注意两个关键词“岁月”与“诗”。

4.[答案]不矛盾。“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古代知识分子、文人墨客把孤独寂寞的情感赋予雨中残荷,是一种带有浪漫情怀的自我感情宣泄。莲农们在这个季节里,又开始了种莲收莲的艰苦轮回,是年复一年的劳作的开始,是他们难以享受知识分子文人墨客的雅兴。

诗意归诗意,雅兴归雅兴,只有靠劳动生活,靠汗水和心血耕作才是生活的本真,才富有生活的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要以原文为依据,不可“自由发挥”;二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再进行评析、**。

5.cd[解析]c项“承上启下”不对,③段总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④是分说。d项“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表述不对,应是为了表现水的类型之多,以对比突显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的喜爱。

6.[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这两个词语,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现实”一词在第④段,意思就是让都江堰的水有现实作用,可联系第③段中的“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来理解。

“净”在第⑥段,这里的“净”是指“九寨沟的水”的干净(清澄透明,纤尘不染),九寨沟“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而它的水能洗却尘世沾染的市侩庸俗。

7.[答案]第一问: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第二问:这两处水,能启迪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活。都江堰的水,让人们懂得必须尽快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九寨沟的水,使人们懂得不能让心灵被尘俗淹没,要在繁杂的现实中保持精神的高洁。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和文本意蕴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明确指出是“高度概括性评价”,可以看出就是那两句话“入世的现实的水”“出世的艺术的水”。回答给人的启迪,也不能脱离文本。

重点分析文章第⑨⑩段。第⑨段强调要“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第⑩段强调认识“现实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意味着人类需要向“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学习,学习它们“入世,重实用”“出世,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精神。

8.[答案]示例:**净化心灵。作为一种艺术,**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

人们通过听觉对这种有组织的乐音体系进行审美观照的时候,会悄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这种潜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心。爱因斯坦十分酷爱**,擅长小提琴,是**启迪了他的智慧。

当他在研究相对论的最后关头,通过演奏**,他豁然开朗,世界才有了相对论。**是有魔力的,它能融化人们心中的冰川,能化解人们之间的仇恨,让人们学会了感恩,让人们懂得了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意蕴的阐释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我们展开联想。答题时,首先展开联想,考虑哪些人、事、物能滋养我们的生命,净化我们的心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对观点进行详细阐释。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9作文

课时作业 二十九 作文。一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上万事万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然而,一味求变 盲目求变只会带来不良后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改变。请以 不要轻易改变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要求 角度自选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审题立意探索 轻易 ...

《学案》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免疫调节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学案30免疫调节。题。1号选。项。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 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c 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新课标版 3

课时作业 三 阅读一 时间 45分钟分值 4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0分 赶花。陈毓。管桩桩十七岁那年,管父以一个苍凉的手势作别了他十分留恋的阳世。管父是个养蜂人。现在,怎么办呢?管桩桩能做的,就是子承父业,做养蜂人。父亲每年赶花的时间和线路管桩桩和他母亲都知道。虽然他们没走过那路...